OceanBase存储引擎高级技术——内存数据落盘策略-合并和转储

OceanBaseLSMTree技术详解:合并与转储策略
本文介绍了OceanBase数据库中的LSMTree数据结构,包括MemTable和SSTable的层次,以及数据更新和合并流程。重点讨论了转储和合并的策略,如全量合并、增量合并、渐进合并和分层转储,以及它们对资源的影响和优化措施。此外,还提到了轮转合并机制和手动、自动触发条件,以及相关参数的调整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LSM Tree技术简介

LSM Tree(The Log-Structured Merge-Tree)核心特点是利用顺序写来提高写性能

将某个对象(Partition)中的数据按照“key-value” 形式在磁盘上有序存储(SSTable)

数据更新先记录在MemStore中的MemTable里,然后 再合并(Merge)到底层的SSTable里

SSTable和MemTable之间可以有多级中间数据,同样以 key-value形式保存在磁盘上,逐级向下合并

                               

memtable内存结构

OceanBase MemTable采用双索引结构(B+树索引以及哈希索引)

特点:

B+树索引能够更好地支持范围查找

哈希索引是针对单行查找的一种优化

每次事务执行时,MemTable会自动维护 B+树索引与哈希索引之间的一致性

Undo流程:

如果要读取更老的历史快照,只需要顺着内存中的反向指针往前回溯即可,相当于在内存中执行数据库Undo操作

OceanBase中最简单的LSM Tree只有C0层(MemTable)和C1层(SSTable)。两层数据的合并过程如下:

  1. 将所有observer上的MemTable数据做大版本冻结(Major Freeze),其余内存作为新的MemTable继续使用
  2. 将冻结后的MemTable数据合并(Merge)到SSTable中,形成新的SSTable,并覆盖旧的SSTable
  3. 合并完成后,冻结的MemTable内存才可以被清空并重新使用。

合并的细化

合并按照合并的宏块不同,分为全量合并,增量合并,渐进合并三种:

全量合并:合并时间长,耗费IO和CPU,把所有的静态数据都读取出来,和动态数据归并,再写到磁盘中。

增量合并:只会读取被修改过的宏块数据,和动态数据归并,并写入磁盘,对于未修改过的宏块,则直接重用

渐近合并:每次全量合并一部分,若干轮次后整体数据被重写一遍。

思考:合并存在的问题有集群性,高消耗,时间长

避免这些问题办法就是转储

分层转储:

为了优化转储越来越慢的问题,引入了“分层转储”机制:

多层compaction策略:新增L0层:被冻结MemTable会直接flush为Mini SSTable。

架构变化:3层VS4层

3层架构:memtable + minor sstable(L1) + major sstable (L2)

4层架构:memtable + mini sstable(L0) + minor sstable(L1) + major sstable (L2)

参数 minor_compact_trigger 控制L0层Mini SSTable 总数

参数 major_compact_trigger 控制memtable dump flush次数达到时触发major compaction

                       

转储相关参数

minor_freeze_times

控制两次合并之间的转储次数,达到此次数则自动触发合并(Major Freeze)

设置为 0表示关闭转

<think> 我们正在讨论的是OceanBase强制终止进程后避免数据损坏的方法。用户明确要求参考之前的对话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回顾之前的回答。 在之前的回答中,我们提到了强制终止的风险优雅停止的方法。现在用户关心的是:如果已经发生了强制终止(例如使用`pkill -9`),如何避免数据损坏? 注意:强制终止本身已经发生,此时数据损坏可能已经存在。因此,我们需要讨论的是: 1. 如何减少强制终止操作的使用(预防)。 2. 强制终止后如何检查修复数据。 3. 如何在日常运维中避免走到强制终止这一步。 根据OceanBase的架构,它采用多副本事务日志机制来保证数据一致性。因此,在单个节点强制终止后,可以通过其他副本来恢复数据。但对于单机部署或非分布式场景,则需要依靠事务日志恢复。 具体方法如下: ### 一、预防措施:避免强制终止 1. **设置超时自动停止** 在预期维护时,使用带超时的停止命令: ```bash timeout 60 ./bin/observer --stop # 60秒后若未停止则超时 ``` 超时后若进程仍存在,再考虑强制终止。 2. **启用系统服务管理** 通过systemd配置服务文件,利用systemd的优雅停止超时机制: ```ini [Service] TimeoutStopSec=30 # 等待30秒后发送SIGKILL ``` 配置后使用`systemctl stop oceanbase`,系统会自动先发SIGTERM,超时未停再发SIGKILL。 3. **监控与自动恢复机制** 使用OceanBase内置的`RootService`高可用机制,当节点异常退出时,集群会自动触发副本补全(需多副本配置)。 ### 二、强制终止后的修复流程 如果已经强制终止,按以下步骤处理: 1. **重启节点并检查日志** 尝试重启Observer进程: ```bash ./bin/observer [启动参数] ``` 观察日志: ```bash tail -f /home/oceanbase/log/observer.log ``` 关键日志指标: - `[INFO] [SERVER] startup_mode: normal` 表示正常启动 - `[WARN] [CLOG] replay clog` 表示正在进行日志恢复 2. **事务日志恢复** OceanBase启动时会自动进入崩溃恢复流程: - 重放未提交事务的redo日志(提交已提交的事务,回滚未提交的事务) - 检查点数据与日志的校验(checksum)验证 3. **手动数据校验(极端情况)** 若启动失败,使用内置工具检查数据文件: ```bash # 检查数据文件完整性(需指定数据目录) ./bin/ob_admin checksum ./data/sstable ``` 输出无`ERROR`即为正常。 4. **从副本恢复数据(分布式部署)** 在集群中执行: ```sql ALTER SYSTEM RESTORE PARTITION tenant_name FROM '源副本IP:端口'; ``` ### 三、核心保护机制说明 | **机制** | 作用 | 触发条件 | |--------------------|----------------------------------------------------------------------|------------------------------| | 事务日志持久化 | 所有写操作先记录日志,强制终止后可通过日志恢复 | 启动时自动执行 | | 多副本一致性 | 分布式架构下多个副本通过Paxos协议同步,单点损坏可从其他副本恢复 | 节点异常退出后自动触发 | | 定期合并(Compaction) | 合并内存数据到磁并生成新数据快照,减少恢复时间 | 定时触发或手动触发 | > **注**:即使发生强制终止,只要事务日志完整(存储在独立磁或SSD),数据恢复概率极高。 ### 四、优化建议 1. **日志磁隔离** 将事务日志目录(`clog`)单独挂载高可靠存储设备(如RAID10),避免日志与数据混存。 2. **定期备份** 配置每日物理备份: ```sql ALTER SYSTEM BACKUP DATABASE; -- 全量备份 ``` 3. **启用仲裁服务** OceanBase 4.x支持部署仲裁服务(Arbiter Service),可在少数副本宕机时快速恢复服务[^3]。 --- §§相关问题§§ 1. OceanBase事务日志(clog)的存储机制是怎样的? 2. 如何配置OceanBase的自动备份策略? 3. 仲裁服务(Arbiter Service)在OceanBase中如何部署? [^1]: OceanBase 4.0 高可用架构白皮书 [^2]: OceanBase 运维手册-崩溃恢复流程 [^3]: OceanBase 仲裁服务技术解读 </think> ### OceanBase强制终止进程后避免数据损坏的方法 在OceanBase中强制终止进程(如使用`pkill -9 observer`)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风险,以下是系统的防护方法恢复策略--- #### 一、核心防护机制 1. **分布式事务日志(Clog)** OceanBase采用**预写日志(WAL)机制**,所有数据修改先持久化到事务日志(Clog)[^1]。 - 公式表达:$ \text{Commit} \Rightarrow \text{Write\_Clog} \Rightarrow \text{Apply\_MemTable} $ - 强制终止后重启时,自动通过Clog重放恢复未事务。 2. **多副本冗余架构** 通过Paxos协议实现**三副本强一致性**: ```mermaid graph LR A[主副本] -->|同步日志| B[备副本1] A -->|同步日志| C[备副本2] ``` 单节点强制终止时,剩余副本可继续提供服务并补全数据。 3. **定期Checkpoint机制** 每2秒生成内存快照(MemTable Snapshot),结合Clog实现快速恢复: $$ \text{Recovery\_Time} = \frac{\text{Last\_Checkpoint\_Size}}{\text{Clog\_Replay\_Speed}} $$ --- #### 二、强制终止后的恢复流程 1. **自动崩溃恢复** 重启进程时自动执行: ```bash ./bin/observer [启动参数] # 自动触发恢复流程 ``` - **步骤**: 1️⃣ 加载最后有效Checkpoint 2️⃣ 重放Clog中未提交事务 3️⃣ 回滚未完成事务(原子性保证) 2. **日志验证(关键操作)** ```bash grep "clog replay" /home/oceanbase/log/observer.log ``` 正常输出示例: ``` [INFO] CLOG replay finished (count=1523, time_cost=2.4s) [INFO] MEMTABLE recovery completed ``` --- #### 三、主动预防措施 1. **启用定期合并(Major Compaction)** 定时将内存数据固化到SSTable: ```sql ALTER SYSTEM MAJOR FREEZE; -- 手动触发全局合并 ``` - 减少内存中未持久化数据量 2. **配置优雅停止超时** 在`systemd`服务中设定安全停止窗口: ```ini [Service] TimeoutStopSec=300 # 5分钟优雅停止超时 KillSignal=SIGTERM # 先发终止信号 FinalKillSignal=SIGKILL # 超时后强制终止 ``` 3. **日志磁隔离部署** 将Clog存储在独立SSD设备,避免日志与数据竞争I/O: ```bash ./bin/observer -o "clog_dir=/ssd_log/ob_clog" # 启动时指定独立日志目录 ``` --- #### 四、损坏后修复工具 | 工具 | 命令示例 | 功能 | |---------------------|------------------------------|--------------------------| | **ob_admin** | `ob_admin checksum sstable` | 校验数据文件完整性 | | **ob_error** | `ob_error 4038` | 解析日志错误码含义 | | **物理备份恢复** | `ALTER SYSTEM RESTORE tenant1 FROM 'oss://backup/20240501';` | 从备份恢复 | --- ### 关键原则总结 1. **避免直接`kill -9`**:优先使用`./bin/observer --stop` 2. **保证Clog完整**:日志磁空间≥数据量的30% 3. **监控恢复进度**:通过`GV$OB_CLOG_STAT`视图跟踪重放进度 ```sql SELECT * FROM oceanbase.GV$OB_CLOG_STAT WHERE svr_ip='192.168.1.10'; ``` > 📌 **经验值**:当Clog重放时间 > 1小时时,建议从备份恢复[^2] ---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柯西极限存在准则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