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CMSN:组建cisco多层交换网络
1、交换机的存储硬件:RAM内存(读写速度快,断电后数据消失)
ROM只读存储(常用于存储BIOS系统—cisco设备为min IOS)
【FLASH闪存(基于NVRAM(非易失性存储)断电后数据不丢失-取代硬盘)】
2、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集中式–接口仅负责收发电流信息
分布式–接口存在独立的缓存空间和运行芯片,将对流量进行查表和转发(优)
3、交换机具体转发过程:
数据帧进入交换机后,先将该流量识别为二层流量;查看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将其记录到的MAC地址表中;再查看目标MAC地址,基于目标MAC在本地查询MAC地址表,若表中存在该MAC的映射关系,将流量按该映射接口转发接口;
若表中没有映射关系洪泛该流量。
4、MAC地址表是管理员看的,交换机真正识别的是CAM表;
CAM表是将MAC地址表中的信息—MAC地址,接口编号,vlan ID号全部转换为哈希值;
注:利用哈希值的优点:不等长的输入,等长的输出
5、数据交换方式–如何路由(针对三层设备)
(1)原始的交换方式:流量进入三层设备后,三层设备将在三层查询路由表和ARP表(若为三层交换机还需要在二层查询CAM)
(2)传统的交换方式—快速交换【一次路由,多次(然后)交换】
当一个数据包来到三层设备上时,设备将为该数据包进行原始交换,过程结束后,设备假设该包为一段数据流量的第一个包;为其生成cache—记录出接口,新的mac封装;
之后数据流的第二个包开始仅基于cache转发;当数据流转发完成后,cache表超时被刷新;
在三层交换设备上二层依然需要基于CAM表转发;
(3)特快交换–CEF —【无需路由,直接转发】
路由表-FIB转发信息数据库 已经完成了递归 可以被芯片直接使用
ADJ------将FIB中的出接信息,与ARP表进行结合,生成转发列表;
当流量进入三层设备后,设备将基于目标IP地址,直接在ADJ表中查找到对应的记录;
表内存在流量的出接口和新的二层封装参数;
若为三层交换设备,在二层还需要查看CAM表
CORE#show ip cef 查看FIB表
CORE#show adjacency detail 查看ADJ的详细信息
注:若设备支持CEF,默认开启;
CORE(config)#ip cef
交换机破解登录密码:
按住mode键供电,进入最小IOS
Switch:flash_init 初始化flash
Switch:rename flash:config.text flash:xxxx.text 修改配置文件名
Switch:reset 重启
Switch#rename flash:xxxx.text flash:config.text 还原文件名
Switch#copy flash:config.text system:running-config 将配置加载到运行文档中
注:之后不能退出;通过删除或新增用户名密码保存来完成破解;
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