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就是一套反复被使用,多数人知晓,经过分类的,对于一些特定的场合总结的经验。比如在古代,经常会发生战争,打仗也要有技巧,于是就出现了像孙子兵法,武穆遗书这种东西。。人们凭借这着这些经验,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在早期,一共有23种设计模式,例如简单工厂模式,适配器模式,观察者模式,单例模式等,而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就是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
概念:单例模式指的就是一个类只能实例化一个对象。该模式保证了在系统中该类只有一个实例。比如在某个服务器程序中,该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这些配置数据由一个单例对象统一读取,然后服务进程中的其他对象再通过这个单例对象获取这些配置信息,这种方式简化了在复杂环境下的配置管理。下面我们看一下单例模式是如何实现的。
饿汉模式实现:就是不管你将来用不用,程序启动时就创建一个唯一的对象。
class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_instance;
}
private:
Singleton(){}; //构造私有
Singleton(Singleton const&); //拷贝构造私有
Singleton& operator=(Singleton const&); //赋值私有
static Singleton _instance;
};
Singleton Singleton::_instance; //程序入口前对单例对象初始化。
- 优点:实现比较简单
- 缺点:可能会导致进程启动慢,且如果有多个单例类对象实例启动顺序不确定。
懒汉模式实现:如果单例对象构造十分耗时或者占用很多资源,比如加载插件啊, 初始化网络连接啊,读取文件啊等等,而有可能该对象程序运行时不会用到,那么也要在程序一开始就进行初始化,就会导致程序启动时非常的缓慢。 所以这种情况使用懒汉模式(延迟加载)更好。
//单例模式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utex>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
//懒汉模式实现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外层判断是防止多次加锁导致CPU频繁切换
if (_instance == nullptr) {
_mutex.lock();
//内层判断是保证只实例化一个对象
if (_instance == nullptr) {
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_mutex.unlock();
}
return _instance;
}
// 实现一个内嵌垃圾回收类
class CGarbo {
public:
~CGarbo() {
if (Singleton::_instance)
delete Singleton::_instance;
}
};
// 定义一个静态成员变量,程序结束时,系统会自动调用它的析构函数从而释放单例对象
static CGarbo Garbo;
private:
//构造 拷贝构造 赋值 私有化
Singleton() {};
Singleton(Singleton const&);
Singleton& operator=(Singleton const&);
static mutex _mutex;
static Singleton* _instance;
};
Singleton* Singleton::_instance = nullptr;
mutex Singleton::_mutex;
Singleton::CGarbo Garbo;
void fun(int n) {
cout << Singleton::GetInstance() << endl;
}
int main(void) {
thread t1(fun, 10);
thread t2(fun, 10);
t1.join();
t2.join();
cout << Singleton::GetInstance() << endl;
cout << Singleton::GetInstance() << endl;
system("pause");
return 0;
}
- 优点:初始化加载较快
- 缺点:程序运行的流畅度可能不够,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以上就是我关于单例模式的介绍以及代码的实现,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提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