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础补充
1、什么是反射
反射主要是指程序可以访问,检测和修改他本身状态或行为的一种能力
Java反射主要提供了一下功能: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2、什么是Java序列化,什么情况下需要徐利乐华
为了保存在内存中的各种对象的状态(实例变量,不是方法)并且可以把保存的对象状态在读出来,虽然你可以用你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存object 状态,但是Java给你提供一种应该比你自己好的保存对象状态的机制,那就是序列化
什么情况下需要序列化:
当你想把内存中的对象状态保存到一个文件中或者数据库中的时候
当你想用套接字在网络上传达对象的时候
当你想通过RMI传输对象的时候
3、动态代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当想要给实现了某个接口的类中的方法,加一些额外的处理,比如说加日志,加事务等,可以给这个类创建一个代理,顾名思义就是创建一个新的类,这个类不仅包含原先类的方法的功能,而且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额外处理的新类,这个代理类并不是定义好的,是动态生成的,具有解耦意义,灵活,扩展性强
动态代理的应用:
Spring的AOP
加事务
加权限
加日志
4、怎么实现动态代理
首先必须必须定义一个接口,还要有一个InvocationHandler(将接口的类的对象传递给他)处理类,再有一个工具类Proxy(习惯性将其称为代理类,因为调用他的newInstance() 可以产生代理对象,其实他只是一个产生代理对象的工具类)利用到InvocationHandler,拼接代理类源码,将其编译生成代理类的二进制码,利用加载器加载,并将其实例化产生代理对象,最后返回
5、为什么使用克隆
相对一个对象进行处理,又想保留原有的数据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就需要克隆了,Java语言中克隆针对的是类的实例
6、如何实现对象克隆
1.实现Cloneable接口并重写Object类中的clone() 方法
2.实现Serializable接口,通过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实现克隆,可以实现真正的深度克隆
注意:基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实现的克隆不仅仅是深度克隆,更重要的是通过泛型限定,可以检查出要克隆的对象是否支持序列化,这项检查是编译器完成的,不是在运行时抛出异常,这种方案明显优于使用Object类的clone克隆对象,让问题在编译的时候暴露出来,总好过把问题留到运行时
7、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是什么
浅拷贝:只是复制了对象的引用地址,两个对象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所以修改其中任意一个的值,另一个值都会随之改变
深拷贝:将对象及值复制过来,两个对象修改其中任意的值另一个值不会改变,这就是深拷贝
8、throw和throws的区别
throws是用来声明一个方法可能抛出的所有异常,throws是将异常声明但是不处理,而是将异常往上传,谁调用我就交给谁处理,而throw则是指跑出的一个具体的异常类型
9、try-catch-finally 那个部分可以省略
catch可以省略
更严格的说法其实是:try只适合处理运行时异常,try-catch适合处理运行时异常+普通异常,也就是说,如果你只用try处理普通异常却不加catch处理,编译是通不过的,因为编译器硬性规定,普通异常如果选择捕获,则必须用catch显示声明以便进一步处理,而运行时异常在编译时没有如此规定,所以catch可以省略,加上catch也无可厚非
理论上,编译器看任何代码都不顺眼,都觉得可能有潜在的问题,所以你即使对所有代码都加上try,代码在运行期间也只不过是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加一层皮,但是你一旦对一段代码加上try,就等于显示地承诺编译器,对这段代码可能抛出的异常进行捕获而非向上抛出处理。如果是普通异常,编译器要求必须用catch捕获以便进一步处理,如果运行时异常,捕获然后丢弃并且 +finally扫尾处理或者加上catch捕获以便进一步处理
家哈桑finally,则是在不管有没捕获异常,都要进行扫尾处理
10、常见的异常类
NullPoiterException:空指针异常
SQLSxception:数据库异常
IndexOutOfBoundException:数组下标越界异常
NumberFormatException:字符串格式转换异常
FileNotFoundException:未找到文件路径异常
IOException:I/O异常
ClassCastException:强制转换异常
11、常见的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单例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在他的核心结构只包含一个被称为单例类的特殊类,通过单例模式可以保证系统中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该实例易于外界访问,从而方便对实例个数的控制并节约系统资源
应用场景:如果希望在系统中某个类的对象只能存在一个,单例模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主要是为创建对象提供了接口
应用场景:在编码时不能预见需要创建哪种类的实例
系统不应该依赖于产品类实例如何被创建,组合和表达的细节
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应用场景:一件事情,有很多方案可以实现
我可以在任何时候,决定采用哪一种实现
未来可能增加更多的方案
策略模式让方案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方案的客户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间一对多依赖,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他的所有依赖着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应用场景:对一个对象状态的更新,需要其他的对象同步更新,而且其他对象的数量动态可变
对象仅需要将自己的更新通知给其他对象而不需要知道其他对象的细节
迭代器模式: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应用场景:当你需要访问一个聚集对象,而且不管这些对象是什么都需要遍历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用迭代器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步骤
应用场景:对于一些功能,在不同的对象身上展示不同的作用,但是功能的框架都是一样的
12、简单工厂和抽象工厂模式的区别
简单工厂:这个模式本身很简答那而且使用在业务较简单的情况下,一般用于小项目或者具体产品很少扩展的情况
抽象工厂:他和工厂方法模式的区别就在于需要创建对象的复杂度上,抽象工厂模式是三个里面最为抽象,最具一般性的,抽象工厂模式的用意为:给客户端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创建多个产品族中的产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