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构函数
在Kotlin中,构造函数用 constructor 关键字进行修饰,一个类可以有一个主构造函数和多个次构造函数。
主构函数位于类头跟在类名之后,如果主构造函数没有任何注解或可见性修饰符(如public),constructor 关键字可省略。
主构函数定义的语法格式如下:
class 类名 constructor([形参1,形参2,形参3]){}
无参数的主构函数有两种写法:
class 类名 constructor() {}
class 类名 () {}
在实际开发中,经常会用到有参的主构函数,通过有参的构造函数为属性赋值。
在主构函数中赋值时,通常使用 init{} 初始化代码块,专门用于属性的初始化工作。
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Clerk constructor(username:String){
var name:String
init{
name = username
println("我叫$name")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r clerk = Clerk("wanku")
}
this 关键字
在Kotlin中,也提供了 this 关键字,用于在函数中访问对象的其他成员,其语法格式为“this.成员名”。
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Employees constructor(name:String){
var name:String
init{
this.name = name
println("我叫$name")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r employees = Employees("wanku")
}
次构函数
在Kotlin中,可以定义多个次构函数,次构函数同样使用 constructor 关键字定义,只不过次构函数位于类体中。
次构函数必须调用主构造函数或其他次构造函数,其调用方法为 “次构函数:this(参数列表)”。
需要注意的是,当新定义的次构造函数调用主构造函数或次构造函数时,被调用的构造函数中,参数的顺序必须与新定义的次构造函数中参数的顺序一致,并且参数个数必须小于新定义的次构造函数中参数的个数。
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Workers constructor(name:String){
var name:String
init{
this.name = name
println("我叫$name")
}
constructor(name:String, age:Int):this(name){
println("我叫${name},我今年${age}岁。")
}
constructor(name:String, age:Int, sex:String):this(name,age){
println("我叫${name},我今年${age}岁,我是${sex}生。")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r workers = Workers("wanku",18,"nan")
}
博客为个人收集学习,供大家交流学习。
参考书籍:《Kotlin从基础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