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就是最后一节正式【计导非课系列】博文了,还剩一节说几句心里话。
【计导非课系列】 第八节 信息系统 DBMS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
随着信息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们有必要充分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有关信息系统和DBMS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
博文目录
- 信息
- 信息的属性
- 信息系统
- 数据库
- DBMS
-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三级模式结构
- 三种数据模型
- 具体了解关系模型:关系的操作、运算
-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 数据库设计
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或者说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它对接受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的发生有实现的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特征反映、可以通信、知识
信息的属性
1.事实性:信息的核心价值 第一属性
2.时效性:过时的信息没什么大用
3.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输和扩散,信息传输可以加快资源传输
4.共享性:信息可以共享,但不存在交换
5.不完全性: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导致的,需要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6.层次性:人们认识的不同、需求的不同导致信息具有层次性。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信息系统
一般指的是人造系统。所谓信息系统是人们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建构的完成数据收集、传输、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人—机系统,主要是由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
数据库
按照字面理解,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管理软件。包括数据用户硬件软件。
数据库系统组成
数据
用户 终端用户 应用程序员 数据库管理员
硬件
软件 DBMS
数据库系统特点
数据低冗余、共享性高
数据独立性提高
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
基本功能
数据库定义
数据存取
数据库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数据通信
基本组成
语言编译处理程序
系统运行控制程序
系统建立、维护程序
数据字典
功能
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通信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内部体系结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逻辑模式。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存储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外层:直接与用户交互的接口。本层将来自概念层的数据转化为用户所熟悉的格式和视图。
概念层:定义数据的逻辑视图。在这层中定义了数据模型和模式图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在这一层。管理系统将来自数据内部的视图转化为用户的外部视图,起中介作用,使用户不直接与内层打交道。
内层:直接与硬件交互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它决定了数据存储在存储设备的实际位置。
三种数据模型
- 层次模型
- 网状模型
- 关系模型
是用二维表格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个“二维表框架”组成的集合,每个二维表又可称为关系,因此可以说,关系模型是“关系框架”组成的集合。
关系模型应用最为广泛。
关系的运算
传统集合:交集并集差集笛卡儿积
交集:选择A和B中同时存在的
并集:所有出现过的元素放到一起
差集:A-B,表示A中出现的减去A、B中同时出现的,即只在A中出现的。
专门的关系运算:
选择:从行的角度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记录
投影:选取指定属性(字段),从列的角度
连接:横向结合,生成一个新的关系。
除:只有能够整除的被保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