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变量连续赋值
下面就是这个经典案例:
var a = {n: 1};
var b = a;
a.x = a = {n: 2};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console.log(a.x);
console.log(b.x);
我们先来看一下普通连续赋值,即:变量赋值的类型是数据类型值
var a=3;
var b=a=5;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一般来说,等号赋值的方向是从右至左,那么上面的代码等同于下面这段代码,那么我们就用下面这段代码来解释上面的代码:
var a=3; //全局变量a被赋值为3
var a=5; //此时a被重新赋值为5
var b=a; //将a的值赋给全局变量b
console.log(a);//a最终的值就是第二次被赋的值:5
console.log(b);//按照代码执行顺序b的值也是:5
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个经典案例:
var a = {n: 1};
//a第一次被赋值,是一个引用类型值,
//请记得变量赋值为引用类型值的时候,通过变量改变这个对象的时候,对象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var b = a;//b被赋值为a,因此b就是对象{n:1}
a.x = a = {n: 2};
//这个赋值与之前的简单案例有所不同,
//a.x指的是给a添加一个x属性,在js的运算中“.”和"="运算符同时出现,会先执行"."运算
//因此,赋值顺序被改变了,是先给a.x赋值,再给a赋值
//就是先执行:a.x={n:2},注意这里a并未改变,是给a的x属性赋值为{n:2},a还是{n:1}
//再回到我代码中的第一句话,这个赋值行为,改变了{n:1}这个对象,即给它增加了名为x的属性
//再执行a={n:2},这是变量a不再是对象{n:1},而被重新赋值为一个新的对象{n:2};
console.log(a);//自然此时a是对象{n:2}
console.log(b);
//a的二次赋值,并没有影响b,b还是对象{n:1},
//但是由于a在重新赋值之前,给{n:1}这个对象,增加了一个x属性,因此,这时的b已经有了x属性
console.log(a.x);//{n:2}对象没有x属性,所以结果是undefined
console.log(b.x);//综上所述,这个结果是{n:2}
分析:
var a 是 指针 指向对象 {n: 1} ,
var b = a 是把 b 的指针也指向{n:1},
a.x = a = {n: 2}; a.x ={n:2} 因为js运行顺序先执行,给对象{n:1}添加了x属性,这时候b指向的{n:1}也就有了x属性,之后再执行a={n:2} 这就是将a的指针指向了新的对象{n:2},这时候输出a就是{n:2}
注意:
1、在js的运算中“.”和"=“运算符同时出现,会先执行”."运算
2、变量赋值为引用类型值的时候,通过变量改变这个对象的时候,对象本身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指向这个对象的变量,也就有了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