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
字符串对象,是一个封装char[]数组的对象,并且字符串是不可变的(用final修饰的)。
1、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字符串,java会在字符串常量池创建一个对象。
2、 再次使用相同的内容时,会直接访问常量池中存在的对象。
其实字符串底层维护了一个char[]
char[] c = {‘a’,‘b’,‘c’,‘d’};
String s = new String©;//堆中分配新的内存
System.out.println(s);
String s2=“abcd”;//常量池中分配新的内存
System.out.println(s2);
System.out.println(s==s2);//地址不同
System.out.println(s.equals(s2));//内容相同
//如果使用过了就不再创建,引用存在的对象
String s3=“abcd”;//访问常量池中已经存在的对象
System.out.println(s3==s2);//true
String s1=“aaa”;
String s2=“bbb”;
String s3=“ccc”;
String s4=s1+s2+s3;//字符串不可变,每次加会创建新对象,这行代码要产生右侧的5个新对象,字符串是不能被修改的,拼接时,每次会创建对象,
例2:
String s1 = “a”;
String s2 = “a”;
String s3 = new String(“a”);
System.out.println(s1 == s2);// true
System.out.println(s1 == s3);// false
System.out.println(s2 == s3);// false
String s1 = “a” 时,首先会在字符串常量池中查找有无 “a” 这个对象。 若没找到,就创建一个 “a” 对象,
然后,以 s1 为它的引用。若在字符串常量池中找到了 “a” 这个对象, 同样也将 s1 作为它的引用。
若再执行一次 String s2 = “a” , 那么 s1 和 s2 都是同一个对象的引用,即 逻辑判断 s1 == s2 的结果是 true。
String s3 = new String(“a”) 时,将在字符串常量池外的堆里,创建一个 “a” 对象,
然后,以 s3 为它的引用。这时,s3 对应的是 字符串常量池外的一个对象。因此,无论 s3 == s2,还是 s3 s1,其结果都是 false。
length()
常用方法
charAt()
lastIndexOf()
substring()
equals()
startsWith()
endsWith()
split()
trim() 去除字符串两端的空格
Integer包装类
Integer n1=100;//Integer.valueOf(100) 编译时优化
Integer n2=100;
int n22=100;
Integer n5= new Integer(100) ;
Integer n3=200;
Integer n4=200;//池中没有则new Integer(200)
System.out.println(n2n22);//true
Integer类型和int类型数据使用==进行比较的时候,比较的是int类型的数据,java会帮助我们进行自动拆箱操作,调用的intValue()方法.返回的是Integer中的value值,int类型
System.out.println(n1==n2);//true
System.out.println(n3==n4);//false
在Integer中定义了一个内部类IntegerCache,在这里有一个Integer类型数组,数组中保存了-128到+127区间的Integer对象.如果你声明的这个值在这个区间,会直接返回这个数组中的对象,所以值在-128和正的127区间的自动装箱的Integer对象都是同一个对象.不在这个区间的,就会new一个新的Integer对象了.
System.out.println(n2==n5);//false
n2在(-128到127之间)指向的是java常量池中的数据,n5是在堆中新new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