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 (生成对抗网络))
②部分,此时判别器D的输入为G(z),为假图像,但是我们期望的是生成器的效果好,即尽可能的瞒过D,也就是期望D(G(z))尽可能大,越大表示D判定假图像为真实数据的概率越大,也就表明生成器G生成的图像效果好,可以成功的骗过D。在训练的时候,D(G(z))越大越接近于1,y越小,生成器生成的假图越被判别器误判为真图。但训练刚开始时,生成的图像太假,太容易被判别器识破,D(G(z))接近0,log(1-D(G(z)))饱和无梯度,所以将最小化log(1-D(G(z)))变为最大化log(D(G(z)))
2023-05-15 14:09:22
3978
2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