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2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计算机网络] 无线网与局域网
无线网与移动网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通信的系统。网络构成、采用的协议都与常规网络不同经无线链路通信移动用户改变与网络的连接点概述无线网络组成元素无线主机、基站、无线链路、网络基础设施等。无线主机基站无线链路网络基础设施运行应用程序与有线网络连接连接无线用户到基站无线主机与之通信的更大网络可以固定或移动:无线不一定移动负责与之相联的多个无线主机的传输(向主机发送数据或从主机接收数据)也用作主干链路链路层中继:多个无线主机通过基站连接、通
2021-01-21 17:39:27
604
原创 [计算机网络] 链路层与局域网MAC地址 MAC多路访问协议
链路层与局域网网络层与链路层工作网络层链路层提供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服务。网络层的数据报如何被封装成链路层的帧;路径:由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的一系列通信链路和路由器组成分组如何通过各段链路接受链路层服务链路层协议是否能够提供路由器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能够在各段链路层提供异构服务的情况下,完成端到端的工作。通信路径上不同的链路是否采用不同的链路层协议。链路层信道类型广播链路点对点链路许多主机被连接到相同的通信信道(共享信道)**直接
2021-01-21 17:37:30
1321
原创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IP协议 选路算法
网络层不再属于端到端的服务在主机和路由器中出现网络层的功能和服务:虚电路和数据报。概述发送方和接收方于网络层中作用发送方接收方将来自运输层的每个报文段封装成一个数据报(网络层分组);接收来自相邻的路由器R2的数据报;将数据报向目的地发送,即向相邻的路由器R1发送解封出报文段,并交付给其运输层。路由器主要作用将数据报从*输入链路“转发”到输出链路。*只实现下三层部分。网络层功能将分组从发送主机移动到接收主机转发与路由转发
2021-01-12 15:47:49
2393
原创 [计算机网络] 运输层 可靠传输rdt 拥塞控制 TCP连接 多路复用
运输层运输层服务运输层协议:为运行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提供逻辑通信功能(主机直接相连)。即端到端传输。进程之间使用逻辑通信功能彼此发送报文,无需考虑具体物理链路。运输层协议运行在端系统,不在路由器中。发送方:将应用进程的报文划分成若干段,封装后传给网络层。接收方:将网络层上传的报文段,重新装配为报文,传向应用层。路由器只根据网络层字段而动作。运输层和网络层的关系运输层位于网络层上。网络层提供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运输层为运行在不同主机上的进程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2021-01-12 15:37:06
1287
原创 [计算机网络] 可靠数据传输 rdt1.0 2.0 2.1 2.2 3.0;GBN;SR
(给爷整吐了 还有状态机要背)可靠数据传输原理可靠数据传输的问题在运输层、链路层及应用层都会出现。数据通过一条可靠的信道传输即传输的数据不出错,丢失,并按照发送的顺序传送可靠传输实现设计可靠数据传输协议低层信道不太可靠,通过使用可靠数据传输协议来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分别设计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基本实现发送方接收方通过*rdt_send()*函数调用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的发送方(rdt表示“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当一个分组从信道抵达时,调用*
2021-01-06 16:27:18
1808
2
原创 [计算机组成原理]机组常见选择填空汇总。检验码校验码关系,定点浮点数运算,指令周期,流水线,中断DMA等
1.主存随机存取。异或:相同为0不同为1。2.完整的计算机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3.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1946年 ENIAC4.决定计算机运算精度的主要指标是计算机的字长。5.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是主存与外围设备的交接界面。6.存储程序概念是冯诺依曼在研究EDVAC时首先提出的。7.早期运算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近代计算机以存储器为中心。8.计算机运算精度与机器字长相关,为解决精度和硬件成本矛盾,大多数计算机采用变字长运算。9.MIPS只是评价计算机性能的一个指标,不能精确描述所有计算
2021-01-05 15:15:51
751
原创 [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协议,HTTP,SMTP,DNS
应用层应用层协议原理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规定如何在各种端系统上组织应用程序,由研发者设计客户机/服务器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硬件和软件客户机: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服务器7*24小时提供服务永久性访问地址/域名利用大量服务器实现可扩展性客户机与服务器通信,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间歇性接入网络可能使用动态IP地址不会与其他客户机直接通信P2P常见:文件分发,因特网电话无或最少打开的服务器任意端系统/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讯节点间歇性接入网络节点可
2021-01-05 11:01:12
8186
原创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osi7层模型,报文交换
计算机网络概述发展历程时段年份人物应用1961-1972 早期分组交换理论提出与应用1961Kleinrock排队论证实分组交换的有效性1964Baran分组交换应用于军事网络1967ARPA(Advanced Researh Projects)提出ARPAnet构想1969第一个ARPAnet1972ARPAnet公开演示第一个主机-主机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第一个e-mail程序
2021-01-03 11:59:02
2609
原创 [操作系统]I/O管理 缓冲区/SPOOLing
I/O管理基本任务: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提高I/O效率,提高I/O设备的利用率主要功能: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虚拟设备,实现设备独立性I/O管理概述I/O管理目标提供统一界面、方便用户使用使用逻辑操作和逻辑设备名掩盖设备的物理细节。程序对设备的独立性:在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中都使用设备符号名(逻辑设备名);提供设备管理与文件系统的统一接口;向程序提供设备重定向功能。发挥系统的并行性,提高I/O设备使用效率。采用各种软硬结合的技术使设备、CPU、用户程序、人这四者达到
2020-08-29 16:03:31
2856
2
原创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 文件逻辑结构 物理结构 磁盘基础
文件管理文件系统基础数据项基本数据项 :可命名的最小数据单位,原子数据,有数据类型。–数据库中的字段。如:学号、姓名、年龄等。组合数据项:由若干数据项组成,如工资。记录:一组相关数据项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主关键字(关键字)用于标识一个记录。文件由创建者定义,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元素的集合。文件名是文件的标识符号。有结构文件由若干相关记录组成;无结构文件被看成是一个字符流。文件属性文件名:同一个目录下不允许有重名文件标识符:一系统内各文件的标识符唯一,对用户而言没有可
2020-08-29 15:07:31
3450
原创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多级页表/虚拟内存
内存管理内存基础知识用于存放程序。程序执行前需要先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 缓和CPU与硬盘之间的速度矛盾。内存地址从0开始,每个地址对应一个存储单元按字节编制:每个存储单元大小为1字节,即1B(8个二进制位)装入的三种方式将指令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确定物理地址绝对装入在编译时,如果知道程序将要放到内存中的哪个位置,编译程序将产生绝对地址的目标代码。装入程序按照装入模块中的地址,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可重定位装入静态重定位: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
2020-08-27 15:09:02
4131
1
原创 [操作系统]进程管理 进程同步、死锁相关、处理机调度
进程管理进程与线程程序执行方式顺序执行单道批处理系统的执行方式顺序性:按照程序结构所指定的次序执行(可能有分支或循环)。封闭性:独占全部资源,计算机的状态只由于该程序的控制逻辑所决定,结果不收外界因素影响。可再现性:初始条件相同则结果相同。并发执行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发执行。间断性:一个程序可能走到中途停下,失去原有的不变特性。失去封闭性:共享资源,受其他程序的控制逻辑的影响。失去可再现性:外界环境在程序的两次执行期间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可重复特征。并发执行的条件:达到封闭
2020-08-27 11:00:09
1987
原创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述 中断 系统调用 历史进程概述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基本概念概念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是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OS是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向上层提供方便易用的服务是最接近硬件的一层软件功能和目标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目标:安全,高效提供方便易用的服务OS将简单丑陋的硬件功能封装为简单易用的服务
2020-08-23 12:42:46
355
原创 [计算机组成原理]输入输出系统与I/O方式详解
输入输出系统概述I/O系统的演变过程早期CPU和I/O串行工作,分散连接*程序查询方式:*由CPU通过程序不断查询I/O设备是否已做好准备,从而控制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接口和DMA阶段CPU和I/O并行工作,总线并行工作,总线连接*中断方式:*只在I/O设备准备就绪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时才予以响应。*DMA:*主存和I/O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数据通路,当主存和I/O设备交换信息时,无需调用中断服务程序。I/O通道结构阶段在系统中设有通道控制部件,每个
2020-08-16 12:40:06
6141
原创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线仲裁与标准
总线概述基本概念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 公共信息传送线路共享指总线上可以挂接多个部件,各个部件之间相互交换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这组线路分时共享分时是指同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如果系统中有多个部件,则它们只能分时地向总线发送信息使用总线原因:早期计算机外部设备少时大多采用分散连接方式,不易实现随时增减外部设备。为了更好的解决I/O设备和主机之间连接的灵活性问题,计算机的结构从分散连接发展为总线连接。总线特性机械特性:尺寸,形状,管脚数,排列顺序电气特性:传输方向和
2020-08-16 11:54:13
995
原创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央处理机原理+常见题目
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和结构CPU功能[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HcXCy3h-1597109022512)(D:\StudyData\Notes[其他]计算机通用知识\pics\image-20200719214707698.png)]指令控制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操作,即程序的顺序控制。操作控制一条指令的功能往往是由若干操作信号的组合来实现的。CPU管理并产生由内存取出的每条指令的操作信号,把各种操作信号送往相
2020-08-12 09:52:51
4670
原创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指令系统做题+原理
指令系统指令格式指令(机器指令)是指计算机执行某条操作的命令,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小功能单位。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构成该机的指令系统,也称指令集。不同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不一定兼容基本概念指令:控制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机器语言:计算机硬件实体直接表示控制信息的语言。*机器语言程序:*用机器语言编制的程序。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理解并执行的语言,任何用其它语言编制的程序,都必须经过 “翻译”,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才能在机器中正确的运行。一条指令就是机器语言的一个语句,用来说明
2020-08-11 09:16:48
1677
原创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存储器概述计算机的存储部件,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设计容量大、速度快、价格低的存储器。分类作用层次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 使用SRAM主存储器(主存,内存) 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 使用DRAM和ROM辅助存储器(辅存、外存)存储介质(不同特性)磁表面存储器:磁盘直接存取、磁带 顺序存取 DAM皆为串行访问的存储器,必须按照物理位置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随机存取 随机存取其 RA
2020-08-11 08:51:08
3694
原创 [计算机组成原理]组成原理中各种数据的表示与运算方法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数制与编码进位计数法*基数:*每个数位所用到的不同符号的个数基数大(十进制)基数小(二进制)位数少多运算(乘法为例)100种情况4种情况机器数与真值机器数:采用二进制表示形式的连通数符一起代码化的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称为机器数或机器码。真值:与机器鼠对应的用正、负号加绝对值表示的实际数值称为真值。小数点本身隐含的,不占用存储空间进制转换十进制转换任意进制转10进制每一位的 位权*指数幂[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
2020-08-01 14:17:47
3426
6
原创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发展历程篇
计算机发展历程[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RuoowsOH-1596004005216)(D:\StudyData\Notes[其他]计算机通用知识\pics\image-20200617222015269.png)]逻辑元件大小决定计算机系统大小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ENIAC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耗电量 150 千瓦包含17,468根真空管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
2020-07-29 14:54:04
1014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