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我们先上代码
a=[1,2,3,4,5,6,7]
x=len(a)-1#设置全局变量x为最后一位下标
def change(a,i=len(a)-1):参数要求传入列表a和默认参数i,i为最后一位下标
j=len(a)-1-i#每次记录开始位下标方便移位
global x
if i>(x-1)/2:#通过判断i此时是否走到列表下标的一半控制是否递归完毕
a[j],a[i]=a[i],a[j]#镜像交换
i=i-1#交换后将i向前进位
return change(a,i)
else:
return a
print(change(a))
这段代码算法呢 我管它叫镜像交换,通过末尾下标i与起始下标len(a)-1-i的不断移动从而不断交换镜像位置的彼此,从而实现了位序的倒转,我们利用了递归调用从而加快了代码运行效率
下面我们开始解析代码:它究竟是怎么运行的呢
[1, 2, 3, 4, 5, 6, 7] 一开始我们会通过记录获取到列表的开始项坐标和结尾项坐标
[7, 2, 3, 4, 5, 6, 1]拿到后交换两项,之后记录的节点同时向前进一位
[7, 6, 3, 4, 5, 2, 1]交换两项,再次进位
[7, 6, 5, 4, 3, 2, 1]最后一次进位这是进位后我们的节点在4这个数字的位置上,与整体长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排序完毕条件,从而论证排序完毕
其实很多时候算法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