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系统OS
文章平均质量分 95
garbage_man
持续进步中!
展开
-
哈工大-操作系统-HitOSlab-李治军-实验0-在自己电脑上搭建实验环境
哈工大李治军老师的操作系统实验课程是一门不可多得的好课程,该课程基于linux0.11让学生们编写代码实现:系统启动、系统调用、进程切换、内核级线程等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这个课程在蓝桥云课上有对应的在线虚拟机系统。不过,该系统单次只能运行60分钟,如果要连续长时间使用,需要不断延时,错过延时系统就会关闭,之前做的进度无法保存,所以很多小伙伴会选择在自己的电脑上搭载相应的实验环境,方便随时随地进行实验。第一步:在自己电脑上通过VMware安装Ubuntu系统首先,下载VMware虚拟机软件;然后,去.原创 2021-08-17 15:31:56 · 7827 阅读 · 21 评论 -
哈工大-操作系统-HitOSlab-李治军-实验2-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实验2:系统调用实验基本内容:一、在 Linux 0.11 上添加两个系统调用,并编写两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测试它们。1.第一个系统调用是 iam(),完成的功能是将字符串参数 name 的内容拷贝到内核中保存下来。kernal/who.c 中实现。函数原型是int iam(const char * name);2.第二个系统调用是 whoami(),其原型为:int whoami(char* name, unsigned int size);,它将内核中由 iam() 保存的名字拷贝到原创 2021-07-23 17:17:07 · 6964 阅读 · 29 评论 -
哈工大-操作系统-HitOSlab-李治军-实验3-进程运行的轨迹跟踪与统计
参考文献:1.Linux中wait()函数2.linux中fork()函数详解3.Linux中的stdout和stderr4.linux文件描述符限制及使用详解原创 2021-07-25 14:07:37 · 6090 阅读 · 15 评论 -
操作系统学习笔记——用户级线程和核心级线程
绪论为什么要说线程的切换操作系统是多进程的,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进程之间的切换,那为什么关注线程的切换呢?因为理解了线程的切换之后可以更好的理解进程的切换,换句话说线程的切换是进程切换的基础。进程的切换其实是包含两个部分的,第一个指令的切换,第二个内存映射表的切换。指令的切换就是从这段程序跳到另外一段程序执行,内存映射表切换涉及到内存管理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线程的切换只有指令的切换,同处于一个进程里面,不存在内存映射表的切换。因此理解了线程的切换之后可以更好的理解进程的切换。一、用户级线程原创 2021-07-27 20:10:21 · 4757 阅读 · 7 评论 -
哈工大-操作系统-HitOSlab-李治军-实验4-基于内核栈切换的进程切换
实验4-基于内核栈切换的进程切换实验内容请查看蓝桥云课实验说明参考文献:1.哈工大实验“官方”github仓库2.蓝桥云课-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原创 2021-08-01 21:59:28 · 3714 阅读 · 14 评论 -
哈工大-操作系统-HitOSlab-李治军-实验5-信号量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5-信号量的实现和应用实验内容请查看操作系统实验指导手册原创 2021-08-17 15:26:55 · 3051 阅读 · 11 评论 -
哈工大-操作系统-HitOSlab-李治军-实验6-内存映射和共享
实验6-内存映射和共享实验内容请查看实验指导手册绪论一、实验内容1.跟踪地址翻译过程(1)准备在Ubuntu的终端中通过sudo ./mount-hdc命令挂载虚拟机,在(hdc/usr/root)目录下新建test.c,代码如下:#include <stdio.h>int i = 0x12345678;int main(void){ printf("The logical/virtual address of i is 0x%08x", &i);原创 2021-09-05 22:04:33 · 1648 阅读 · 1 评论 -
哈工大-操作系统-HitOSlab-李治军-实验7-终端设备的控制
实验7-终端设备的控制实验内容请查看实验指导手册绪论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想到一共需要改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我们首先需要把F12原有的功能屏蔽掉,然后改成我们要用到的“开关”功能,即设定一个变量flag表示开关标记,按一次F12后flag变成1,再按一次flag变成0,再按又变成1。第二个地方:在字符输出到显示器前,根据flag的值来决定显示正常字符或者显示*字符。一、实验内容(1)修改linux-0.11/kernel/chr_drv/keyboard.S文件正常情况下在linux0.转载 2021-09-23 21:23:14 · 1250 阅读 ·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