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题目描述】
明明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 nn 个二次函数 Si(x)= ax^2 + bx + c,他突发奇想设计了一个新的函数F(x)=max{Si(x)},i=1…n。
明明现在想求这个函数在 [0,1000] 的最小值,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四舍五入。
【输入格式】
输入包含 T 组数据,每组第一行一个整数 n;
接下来 n 行,每行 3 个整数 a, b, c ,用来表示每个二次函数的 3 个系数。注意:二次函数有可能退化成一次。
【输出格式】
每组数据输出一行,表示新函数 F(x)的在区间 [0,1000] 上的最小值。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四舍五入。
【样例输入】
2
1
2 0 0
2
2 0 0
2 -4 2
【样例输出】
0.0000
0.5000
【数据范围与提示】
对于 50% 的数据,1≤n≤100;
对于 100% 的数据,1≤T≤10, 1≤n≤10^5, 0≤a≤100, 0≤∣b∣≤5000, 0≤∣c∣≤5000。
三分:
一. 原形
在二分查找的基础上,在右区间(或左区间)再进行一次二分,这样的查找算法称为三分查找,也就是三分法。
三分查找通常用来迅速确定最值。
二分查找所面向的搜索序列的要求是:具有单调性(不一定严格单调);没有单调性的序列不是使用二分查找。
与二分查找不同的是,三分法所面向的搜索序列的要求是:序列为一个凸性函数。通俗来讲,就是该序列必须有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最大值(最小值)的左侧序列,必须满足不严格单调递增(递减),右侧序列必须满足不严格单调递减(递增)。如下图,表示一个有最大值的凸性函数:
二、变形
我们都知道 二分查找 适用于单调函数中逼近求解某点的值。
如果遇到凸性或凹形函数时,可以用三分查找求那个凸点或凹点。
下面的方法应该是三分查找的一个变形。
如图所示,已知左右端点L、R,要求找到白点的位置。
思路:通过不断缩小 [L,R] 的范围,无限逼近白点。
做法:先取 [L,R] 的中点 mid,再取 [mid,R] 的中点 mmid,通过比较 f(mid) 与 f(mmid) 的大小来缩小范围。
当最后 L=R-1 时,再比较下这两个点的值,我们就找到了答案。
1、当 f(mid) > f(mmid) 的时候,我们可以断定 mmid 一定在白点的右边。
反证法:假设 mmid 在白点的左边,则 mid 也一定在白点的左边,又由 f(mid) > f(mmid) 可推出 mmid < mid,与已知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此时可以将 R = mmid 来缩小范围。
2、当 f(mid) < f(mmid) 的时候,我们可以断定 mid 一定在白点的左边。
反证法:假设 mid 在白点的右边,则 mmid 也一定在白点的右边,又由 f(mid) < f(mmid) 可推出 mid > mmid,与已知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同理,此时可以将 L = mid 来缩小范围。
三、大致写法
double three_devide(double low,double up)
{
double mid1,mid2;
while(r-l>=eps)
{
mid1=l+(r-l)/3;
mid2=r-(r-l)/3;
if(check(mid1)<=check(mid2))
l=mid1;
else r=m2;
}
return (mid1+mid2)/2;
}
算法的正确性:
1、mid与midmid在最值的同一侧。由于凸性函数在最大值(最小值)任意一侧都具有单调性,因此,mid与midmid中,更大(小)的那个 数自然更为靠近最值。此时,我们远离最值的那个区间不可能包含最值,因此可以舍弃。
2、mid与midmid在最值的两侧。由于最值在中间的一个区间,因此我们舍弃一个区间后,并不会影响到最值
三分大概就是这样了
回到题目:
思路:这道题只要理解清楚三分就不难,首先把l-r这个区间分成三部分(mid1和mid2)。接下来就是判断,我们因为要求最小值,所以我们要使得左边的值尽可能的小,这样最左边就是最小的。接下来就是判断最大值,就是找出mid1和mid2判断出来的最大值,判断如果mid1的最大值大于mid2,那就说明当前的队列不是左边最小,就把l移到mid1的位置,跳过不符合的那一段。如果小于,那就把r移到mid2的位置,在更左边寻找。经过这一循环的运算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递增的序列,而这个序列的最左边就是最小值。终结:判断出l的值就好了。
【代码实现】
/*
一直用二分没做出来
上网查了才知道这是一道三分题
优秀博客:https://blog.youkuaiyun.com/pi9nc/article/details/9666627
https://blog.youkuaiyun.com/xu0_zy/article/details/79417463
三分的正确表达式山峰似的存在,先上再下
三分的标志就是:区间
看到区间求最小值的话,就可以尝试往二分三分这里想,尤其三分
*/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line int read()
{
char c=getchar();
int x=0,f=1;
while(c<48 || c>57)
{
if(c=='-') f=-1;
c=getchar();
}
while(c>=48 && c<=57)
{
x=x*10+c-48;
c=getchar();
}
return x*f;
}
int n;
double a[210000],b[210000],c[210000];
double check(double x)
{
double maxx=a[1]*x*x+b[1]*x+c[1];//当前这组数据中的第一组的函数值
for(int i=2;i<=n;i++)
{
maxx=max(maxx,a[i]*x*x+b[i]*x+c[i]);//找出当前这组的最大函数值
//虽然说是找最小的值,但是不能为min,不然就会全部的答案都为0
//我们的目标只是缩小区间来寻找而已
}
return maxx;
}
int main()
{
int t; t=read();
while(t--)
{
n=read();
for(int i=1;i<=n;i++){a[i]=read(); b[i]=read(); c[i]=read();}
double l=0,r=1000;//总的区间就是0-1000
while(r-l>=1e-9)
//1*10的-9次方,可以算是一个很极限的最小值了但不能为0,因为要保证有队列
/*
1e+10实际上是指1乘以10的10次方
例如科学计数法中:
234 可以记为: 2.34e+2 //2.34*10的2次方
0.0234 可以记为: 2.34e-2 //2.34*10的-2次方
*/
{
double mid1=l+(r-l)/3.0,mid2=r-(r-l)/3.0;
//这就是三分的表示,整段距离除以3再+l的距离就是第一个中间点的位置
//l-整段距离除以3就是第二个中间点的位置
if(check(mid1)>check(mid2)) l=mid1;
//如果左边比右边大,说明小的值在右边,去右边找
else r=mid2;//否则去左边
//最后还是要更新mid1和mid2的值
}
printf("%.4lf\n",check(l));//最后判断这个l的值
}
return 0;
}
当然也可以用结构体来编目录,意思全部一样,这里就不放代码了。
啊这里提到了一个e对吧,那我就顺带讲讲
【e的含义】
计算机中时常会出现什么1e+9,2e-8之类的东西。其实这个东西就是一个10的乘方,电脑里面自动运行的一个乘方,e的意思就是10,然后跟着他后面的+9或者-8等等,代表的是这个e的次方。+就是正的次方,-就是负的次方,比如说:1e+9=1*10^9;1e-8=1*10^-8。眨眼一看,不就是科学计数法吗?,再举个栗子,就能真切感受到科学计数法的模样: 234==2.34e+2==2.34*10^2 0.0234==2.34e-2==2.34*10^-2
以后遇到这种东西,不想写0就直接用。
总结:以后遇到区间最大最小值,首选三分(这不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