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信息系统
文章平均质量分 91
Remote Sensing_coder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九)
1. 邻域功能所谓邻域是指具有统一属性的实体区域或者焦点集中在整个地区的较小部分实体空间。邻域功能就是在特定的实体空间中发现其属性的一致性。它包括直接邻域和扩展邻域。2. 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在水平方向得以扩展的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在某种程度上受控于目前存在的摩擦表面、地形、障碍物等,也就是说,尽管缓冲区建立在位置的基础上,但是还有其他实质性的成分。确定缓冲区距离的四种基本方法:随机缓冲区、成因缓冲区、可测量缓冲原创 2021-08-12 16:06:03 · 1943 阅读 · 0 评论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八)
1. 空间数据结构(SpatiaI Data Structure)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贮、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它是对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2. 面状符号(area symbol)指所代表的概念可认为是空间的面的符号。符号的范围同地图比例尺有关。3.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利用计算机对图形或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4. 目视判原创 2021-08-12 15:37:27 · 1771 阅读 · 3 评论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七)
1. 地理坐标(Geograptlic Coordinate)用经度( λ ):纬度( j )所表示的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为该点的经度,由本初子午面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各18 地面点在参考椭球的法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为该点的纬度。赤道面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南、北各90 。2. 地理坐标网(geographic graticule)按经、纬度划分的坐标格网。3. 地图(map)按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符号系统、文字注记,以图解的、数字的或触觉的形式表原创 2021-08-12 15:20:58 · 1345 阅读 · 0 评论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六)
1. 桌面制图桌面制图系统用地图来组织数据和用户交互。这种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产生地图:地图就是数据库。大多数桌面制图系统只有及其有限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以及个性化能力。桌面制图系统在桌面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例如PC 机, Macintosh 以及小型UNIX 工作站。2.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系统促进了产生建筑物和基本建设的设计和规划。这种设计需要装配固有特征的组件来产生整个结构。这些系统需要一些规则来指明如何装配这些部件,并具有非常有限的分析能力。CAD 系统已经扩展可以支持地图设计,但管理和分析原创 2021-08-12 15:07:17 · 1440 阅读 · 0 评论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五)
1. 数字地球就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2. 拓扑结构是指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计算单元之间的物理或逻辑的互联关系,结点之间的拓扑结构一直是确定系统类型的重要依据。3. 空间数据融合是指多种数据合成后,不再保存原来的数据,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综合数据,如假彩色合成影像。4. 空间数据结构是指适合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地学图形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的抽象描述。5. 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为描述空间数据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原创 2021-08-11 21:14:48 · 2254 阅读 · 3 评论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四)
1. 地理位置地理现象所在的地点。作为绝对的术语,是指经纬坐标网中的某个地点;作为相对的术语,是指在某个地域内的相对空间关系。地理位置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它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一般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是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而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经纬度值。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原创 2021-08-11 20:58:36 · 2324 阅读 · 0 评论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三)
1.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是一个能够给用户随时提供大容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的网络系统。目前全球被广泛采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因特网。2. 3S 技术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的集成应用,构成为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原创 2021-08-11 20:15:02 · 2956 阅读 · 0 评论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二)
1. 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为描述空间数据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GIS 空间数据模型由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所组成。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在物理上分布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而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它具有分布性,同时在逻辑上互相关联。2. 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扩展,通过定义一系列操作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的API 函数,来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的空间数原创 2021-08-11 19:35:10 · 2745 阅读 · 5 评论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一)
1.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GIS 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 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 Geospatial Database )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简单地说, GIS 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原创 2021-08-11 18:49:12 · 2782 阅读 ·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