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swap分区
背景: 早期的Linux由于内存不足,于是想把内存中暂不使用的程序或者数据存放到磁盘中,而磁盘中的这个区域就叫做内存交换分区(swap),此时系统就腾挪出了更多的内存为各个进程服务,而当系统需要访问swap上存储的内容时,再将swap上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swap out和swap in,通常伴随着大量的IO。
早期在安装Linux时,通常需要安装两个硬盘分区,一个是根目录,一个是内存交换分区。当swap分区被使用时,说明物理内存不够了,此时便需要留意一下。
现在硬件性能比较好,swap的作用也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一些系统甚至都不需要配置swap分区。
我早期就遇到过一个现场问题,应用进程被自动 kill 掉了,现在想来很有可能是没有配置swap分区,在内存不够时导致触发OOM k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