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工具RPC调用
需要导入jar包
Jmeter中MQ协议脚本编写
1. MQ的类型
ActiveMQ:
RabbitMQ:
RocketMQ:
kafka:实时日志处理
2. RocketMQ基础概念
* Producer:消息生产者,一般由业务系统负责产生消息
* Consumer:消息消费者,一般是后台系统负责异步消费
* Topic:主题,用于将消息按照主题划分,Producer将消息发往指定的Topic,Consumer订阅该Topic就可以收到这条消息
* Message:消息,每个message必须指定一个topic
* NameServer:NameServer可以看作是RocketMQ的注册中心,他管理两部分数据:集群Topic- Queue的路由配置;Breaker的实时配置信息,其他模块通过NameServer提供的接口获取最新的Topic配置和路由信息。
* Broker:Broker是RocketMQ的核心模块,负责接收并存储消息,同时提供Push/Pull接口来将消息发送给Consumer,Broker会注册/同步Topic配置信息到NameServer,实时更新Topic信息到NameServer
3. RocketMQ基础架构
4. RocketMQ消息持久化
5. 步骤
- 启动NameServer服务 start nameserver.cmd
- 启动Broker服务 start mqbroker.cmd
- 生产者发送消息
- 消费者订阅消息
6. MQ压测脚本编写 - 生产者
- 新建线程组、添加BeanShell采样器
- 在Jmeter中导入jar包(生产者执行需要的所有jar包)
- 编写订阅消费代码
- 脚本增强,添加检查点、断言
7. MQ压测脚本编写 - 消费者
- 新建线程组、添加BeanShell采样器
- 在idea中对消费者再次打包,然后引入到Jmeter中
- 编写订阅消费代码
- 脚本增强,添加检查点、断言
Jmeter中TCP协议脚本编写
TCP协议的编写步骤
- 创建线程组
- 创建TCP采样器
1、TCPClient classname:填写TCP报文格式(有三类),默认前缀
org.apache.jmeter.protocol.tcp.sampler.TCPClientImpl:普通文本传输,可设置它的编码格式(json串)
org.apache.jmeter.protocol.tcp.sampler.BinaryTCPClientImpl:十六进制报文(常用)
LengthPrefixedBinaryTCPClientImpl:继承BinaryTCPClientImpl类,并在BinaryTCPClientImpl前面增加两个字节数据长度
2、Close connection:如果选中,这个链接将会在运行中取样器之后被关闭
Re-use connection:如果选中,这个链接处于保持打开状态
3、End of line(EOL) byte value:响应数据的最后2位,转换为10进制的值,取值区间[-128,127]
- 填入IP地址等对应参数
- 增强脚本、添加断言、查看结果树
性能测试方案&案例编写规范
1. 测试目的
准切描述非功能测试的指标,响应时间 TPS等
2. 测试范围
设计到的关联系统,说明测试的特性和不需要测试的特性
3. 测试模型
描述生产系统的业务量分析统计,说明生产环境下各交易的非功能指标;说明个典型交易的交易路径;如果存在多个测试模型,需为每个模型进行命名,名字要求简明扼要并明确测试目的
4. 测试策略
描述测试的+-压策略以及压力发起工具;测试执行的方式和执行的向后顺序;采用真实系统还是部署挡板
5. 监控策略
描述监控的对象及指标,采用的监控工具以及监控的时机等
6. 启停准则
* 启动准则
被测交易SIT功能、测试方案、案例评审、脚本编写、测试数据、测试环境准备、相关测试人员
* 退出准则
描述测试工作正常或异常退出的约束条件
* 暂停/再启动准则
测试暂停准则:测试需求、方案、计划发生重大变更;测试过程发生重大缺陷;测试环境出现问题
测试再启动准则:测试需求、方案、计划重新明确;重大缺陷修复完成;测试环境问题修复;
7. 测试内容
根据测试目的、被测范围和测试策略明确测试内容;
每一项测试内容的实施都有具体的测试执行目的,可单独进行测试结果的收集;
明确描述每一项测试内容的准备、执行和结果收集的要点和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明确各项测试内容之间的先后等关系;
8. 测试环境\工具
网络拓扑示意图、测试环境软硬件配置表(数量、型号、资源、操作系统、部署方式、用途)以及相应的软件配置(数据库,中间件或第三方工具)
9. 测试输出
需要描述非功能测试的过程中输出文档和结果输出文档
各个阶段主要交付物:
* 测试规划:需求调研表、调研反馈、测试方案;
* 测试准备:测试环境、测试脚本、数据、测试案例;
* 测试执行:测试执行日志、测试结果文档、测试缺陷;
* 系统调优:测试缺陷、调优记录;
* 测试收尾:测试报告、归档文件;
10. 测试计划
说明非功能测试任务的时间计划安排,具体计划以项目整体测试计划时间为准; 任务名称、工期、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11. 测试风险
测试实施过程:
测试结果方面:测试误差、环境差异
12. 案例设计原则
* 覆盖率原则:设计足够的测试案例,每个需求都必须被测试案例覆盖
* 可操作性原则:依托当前测试环境,以及现有的技术条件可以执行的 可操作的
* 有效性原则:应该覆盖一项以上测试需求
* 合理性原则:符合业务规则、符合技术原理、符合基本常理是合乎逻辑的
13. 案例设计流程
* 案例分析阶段:保证案例设计的覆盖率以及案例设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 案例设计阶段:构造全新案例;复用或修改;补充已有的测试案例
* 案例验证阶段:针对发现的瑕疵问题,应及时对案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修订之后的案例必须由项目组进行确认
14. 案例内容
案例基本要素:测试环境、案例编号或名称、案例描述、执行步骤、预期结果、准出条件
案例设计要求:需求调研人员完成、包含基本要素、测试用例列表、《非功能测试案例》
15. 案例编写规范
* 案例编号:严格按照项目组要求的命名规范填写
* 案例名称:命名规范、清晰有效的指导测试执行人员区分各测试案例,与案例编号一一对应
* 测试描述:测试描述信息
* 执行步骤:保证案例的可操作性,需要清晰合理,执行人员可独立完成测试执行任务
*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清晰,符合逻辑
* 实际结果:案例执行人员测试执行实际结果
* 测试环境:包括挡板延时,中间件版本信息,数据库版本信息
* 数据描述:基础数据量和测试数据量
* 监控点:对各个案例提供完成的监控描述
性能脚本编写规范
- 提高专业性,提升客户满意度
- 提高脚本可靠性、降低压力测故障率
- 提高脚本可读性、降低工作交接难度
- 降低问题排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1. 测试脚本/测试计划
NO_被测系统名称_[备注].jmx
by:author on:createTime
2. 线程组/测试场景
基准[_linux]|混合[_linux]|混合[_delayTime][_linux]|稳定性[_linux]
3. 事务/取样器/SAMPLER
测试脚本NO.事务NO_事务名称
事务包含动作:创建链接、拼接报文、发送请求、接受响应、发送请求必选;
解析响应报文判断事务状态应尽量放在事务外面
4. 参数
文件名:PRM_测试脚本NO_事务名|内容简述.dat
变量名:[prm_测试脚本NO_]字段名[_事务名]
注释:写明数据来源,如SQL语句或生成数据文件
5. 断言/日志
建议使用BeanShell断言:
成功事务要判断交易耗时:如果耗时高于一定值,需要输出请求报文中唯一值和实际耗时;
失败事务摇打印请求报文中唯一值和响应报文中的错误信息;
耗时信息打印使用log.info()、事务失败原因打印使用log.error()
性能项目执行规范
- 非功能测试需求调研
- 非功能测试测试准备
- 非功能测试测试执行
- 非功能测试收尾
测试范围
单系统测试范围:新建系统、重大改造、生产问题优化
端到端测试范围:覆盖主要客户渠道、覆盖重要系统处理路径、覆盖主要业务场景
业务指标:响应时间、处理能力、并发用户数、交易成功率、日终批处理
系统指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disk busy、网络带宽
实施策略:开发 - - SIT1 -- SIT2 -- SIT3 -- UAT末轮 -- 投产演练
环境规划:脚本开发环境、性能测试环境、投产测试环境
测试重点
传统业务场景:业务高峰、集中爆发式、联机批处理、日终批处理、热点账户
分布式业务场景:大数据量的批处理、分布式事务、垮库垮表查询、垮片查询、统计汇总业务、分布健查询、分页查询排序业务
监控策略:
硬件资源监控:Nmon\Prometheus\Grafana
交易链路监控:Skywalking\听云\CTM
中间件监控:MQ Redis weblogic Tomcat
数据库监控:QPS RT Log Buffer TOPSQL
主机监控:CPU使用百分比、处理器队列的瞬时长度、正在交换的进程数、每秒读入到物理内存中的页数、内存、磁盘利用率、网络吞吐量
数据库监控:SQL耗时、吞吐量QPS、吞吐量TPS、key buffer命中率、QueryCache命中率、锁等待次数等待时间、死锁监控、表空间占用、长时间、大频率、低性能top sql的监控
性能分析:CPU瓶颈、内存瓶颈、IO瓶颈、网络瓶颈
测试收尾:测试结果汇报 方案&案例、测试脚本、测试执行记录、测试结果、测试分析报告
项目实施问题:
环境问题:测试环境设备与生产存在差异、网络与其他任务公用
测试数据:全量存量数据、增量数据考虑未来3-5年规划、数据分布
业务失真:只关注接口、未关注操作业务习惯、未关注业务逻辑
技术支持:应用平台、服务器硬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负载均衡
- 过程管理:测试规划、测试准备、测试执行、系统调优、测试收尾
- 缺陷管理
- 质量管理
- 版本管理
- 沟通管理
- 问题及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