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罗马数字包含以下七种字符: I, V, X, L,C,D 和 M。
字符 数值
I 1
V 5
X 10
L 50
C 100
D 500
M 1000
给定一个罗马数字,将其转换成整数。输入确保在 1 到 3999 的范围内。
例如,罗马数字 2 写做 II ,即为两个并列的 1。12 写做 XII ,即为 X + II 。 27 写做 XXVII, 即为 XX + V + II 。
通常情况下,罗马数字中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但也存在特例,例如 4 不写做 IIII,而是 IV。数字 1 在数字 5 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 5 减小数 1 得到的数值 4 。同样地,数字 9 表示为 IX。这个特殊的规则只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况:
-
I 可以放在 V (5) 和 X (10) 的左边,来表示 4 和 9。
-
X 可以放在 L (50) 和 C (100) 的左边,来表示 40 和 90。
-
C 可以放在 D (500) 和 M (1000) 的左边,来表示 400 和 900。
分析:
本题目笔者的思路为:
①循环把两个相邻元素组合在一起;
②判断组合后的元素属于哪种类型,然后记录对应的数值;
运行代码:
def luomazhuanshuzi(a):
b1 = ['I','V','X','L','C','D','M','*','IV','IX','XL','XC','CD','CM']
# '*'是为了使得后面的while运行方便而设置的,使得while能运行到初始a的最后一个元素
b2 = [1,5,10,50,100,500,1000,0,4,9,40,90,400,900]
a = list(a)
a.append('*')
b = []
i = 0
while(i<(len(a)-1)):
if ''.join(list(a)[i:(i+2)]) not in b1[8:]:
#''.join(list(a)[i:(i+2)])拼接前两个字符为一个字符串
b.append(b2[b1.index(a[i])])
i = i+1
continue
else :
b.append(b2[b1.index(''.join(list(a)[i:(i+2)]))])
i = i+2
continue
return(sum(b))
运行结果:
该来源有附上C、C++、JAVA的实现代码,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访问链接了解。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博文的思路及代码为笔者自己思考并编码实现的结果,如有错误,欢迎指出,也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