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运行机制-浏览器事件循环与Node事件循环机制
var test1 = function(){
alert(1);
}
var test2 = function(){
alert(2);
}
setTimeout(function(){
alert(3);
},1000);
test();
test2();
//打印出结果为: 1 2 3
上述代码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呢?为什么不是 3 1 2呢,其实这就是JavaScript的运行机制导致的,我们都知道js是单线程的,但是我们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如此,首先我们先了解js为什么是单线程的呢?
JS为什么是单线程?
假设JS是多线程的,那么当我创建一个线程去为一个DOM节点添加属性或者样式时,同时创建另一个线程去删除这个DOM节点,此时浏览器是以哪个线程为主呢?这就是js为什么是单线程而不是多线程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了解js的运行机制:
JS的运行机制:
因为JavaScript是单线程,意味着任务要一个接着一个完成,但是,如果前一个任务执行时间很长,那么后面的任务就得一直阻塞着,这样用户体验十分差。
JavaScript的设计者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将JavaScript的任务分为两种,在主线程上执行的任务"同步任务",被主线程挂载起来的任务"异步任务",后者一般是放在一个叫任务队列的数据结构中。
只有当所有同步任务都执行完了才会,开始观察任务队列中被挂载起来的任务,并且按照队列的特性,先进先出的依次执行。
浏览器事件循环机制:
- js 将 异步任务 队列内的任务 分为 宏任务 和微任务,宏任务备存在 jobs 队列中 ,微任务备存在 task队列中
- 哪些是宏任务 ? script代码块 setTimeout ,setInterval,I/O, UI render 等,当遇到上述代码/操作 就会往 jobs(宏任务队列)队列中放置。
- 哪些是微任务 ? promise , process.nextTick,MutationObserver 等,当遇到上述代码/操作 就会往 task(微任务队列)队列中放置。
- 事件循环机制会影响代码的执行顺序。每一次事件循环 都是从一个 宏任务开始,当该宏任务内的执行栈执行完成,就会查看 task(微任务队列)队列内是否有可执行的方法,执行完这些微任务,那么一次事件循环就结束,进入下一次事件循环,又是从一个宏任务开始。反复重复这个操作直到所有任务执行完成,这就是js的事件循环。
Node事件循环机制: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致流程为:
外部输入数据–>轮询阶段(poll)–>检查阶段(check)–>关闭事件回调阶段(close callback)–>定时器检测阶段(timer)–>I/O 事件回调阶段(I/O callbacks)–>闲置阶段(idle, prepare)–>轮询阶段(按照该顺序反复运行)
阶段分析:
- timer 阶段: 主要执行设置的一些定时器,setTimeout/setInterval等。
- I/O callBack阶段:主要执行I/O操作的回调函数,例如文件读写。
- idle,prepare阶段:等待(闲置)阶段
- poll 阶段:轮询阶段,此时会获取I/O操作的回调,并将它们放入任务队列,如果此时队列中已经有上一次事件循环存入的任务等待被执行,则会循环执行完所有的任务。
- check 阶段:此时会执行setImmediate函数的回调c
- close callbacks 阶段:关闭事件回调阶段,此时会执行socket关闭的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