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基础
Redis简介
-
Redis是一种基于键值对的NoSQL数据库,与很多键值对数据库不同的是,Redis中的值可以是String(字符串),hash(哈希),List(列表),set(集合),zset(有序集合)等多种数据结构。
-
Redis的特点:
高性能:
Redis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所以它的读写性能非常之高,官方的数据是可以达到10万/秒可靠性:
Redis还将内存中的数据利用快照和日志的形式保存到硬盘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断点或机器故障时,内存数据丢失的问题。
Redis应用场景
-
缓存
几乎所有的大型网站都会使用到缓存,合理使用缓存可以加快网站响应速度,而且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压力。 -
保存用户凭证
实现多系统之间的单点登录凭证 -
总结:
减轻数据库的压力,将经常被访问,但更新不频繁的数据,保存在缓存中,这样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操作
Redis搭建环境
- 首先,将redis的安装包上传到服务器上,我们将其存放到usr/local中
第一:安装gcc环境
yum -y install gcc-c++
第二:解压redis源码包
tar -zxvf redis-3.2.6.tar.gz
第三:编译redis源码(进入到Reids目录)
Make
第四:安装redis
make install PREFIX=/usr/local/redis3 – 指定安装到某个路径下面
Reids默认是使用前台进程启动,所以要操作Redis需要重新再开一个窗口
启动Redis服务
- 启动redis
分为按默认配置启动和使用配置文件来启动(官方建议)
- 默认方式启动(非守护线程启动)
直接运行bin/redis-server将以前端模式启动
可以通过运行bin/redis-cli客户端操作redis
如下图所示,先开启redis服务,再通过redis-cli客户端去操作redis
但是上述的操作方式存在问题:ssh命令窗口关闭则redis-server程序结束,所以不推荐,仅作了解 - 按配置文件的方式来启动(守护线程的方式启动),需要几个步骤
第一:将redis源码包中的redis.conf配置文件复制到/usr/local/redis3/bin/下
cp redis.conf /usr/local/redis3/bin/
第二:修改redis.conf,将daemonize由no改为yes
第三:(bin目录)执行命令,启动redis ./redis-server redis.conf
第四:关闭 ./redis-cli shutdown
Redis客户端
- 采用redis自带客户端进行操作
指定主机和端口,连接redis服务端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注意:默认不写-h 和 -p则默认为127.0.0.1,6379
./bin/redis-cli --raw // 这种进入方式可以显示中文
解除本地绑定
- 注意:Redis的低版本默认没有设置仅限本机访问,而高版本有设置,所以需要将高版本的本机绑定注释掉
安全加固-设置Redis的访问密码
- 修改redis.conf,并重启redis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