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计算机的定义:
接收用户输入指令与数据,经由中央处理器的数据与逻辑单元运算处理后,以产生或存储成有用的信息。
一、计算机五大单元:
输入单元,输出单元,CPU内部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内存
CPU主要分为:
精简指令集(RISC),复杂指令集(CISC)
1)精简指令集:
从硬件角度看,执行等长精简指令,CPU在执行速度较快且稳定,在并行处理方面明显优于CISC;软件角度来看:指服务器上运行的操作系统
2)复杂指令集:
从硬件角度看,因处理不等长指令集,必须对不等长指令进行分割,所以在执行单一指令要进行较多的处理工作,从软件角度看,指普通用户在微机上的操作系统,例DOS,Windows操作系统。
二、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功能:1.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资源 2.控制程序运行 3.为其他应用软件提供支持 4.改善人机界面。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硬件资源,同时按照应用程序的资源请求分配资源 (划分CPU时间,开辟内存空间,调用打印机)
注:操作系统仅在于驱动与管理硬件,当要使用硬件时,就需要通过应用软件或shell的功能来调用操作系统操纵硬件工作
操作系统的组成:内核,驱动程序,接口库,外围
内核(core):
做为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内部核心程序。基于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扩充,提供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操作系统的工作基础。内核的功能:1.系统调用接口 2.程序管理 3.内存管理 4.文件系统管理 5.设备驱动
注:内核程序村所放置到内存当中的区块是受保护的,且开机后一直常驻在内存中
内核的分类:单内核,微内核,混合内核
单内核:也称为宏内核。将内核从整体上作为一个大过程实现,其内部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并同时运行在单独地址空间。所有内核服务都在一个地址空间运行,相互之间直接调用函数,简单高效。(Linux,FreeBSD)
微内核:依据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过程,模块化程度高,每个过程叫做一个服务器,一个服务失效,不会影响其他服务。(DOS,IBM)
混合内核:混合内核的实质上是微内核,但其组件跟多的在核心态中运行,以获得更快的运行速度。(BeOS,Mac OS X,DragonFly BSD)
注:Linux本质上是单内核,但它吸收了微内核的优点(模块化设计,支持动态装载内核模块),同时避免了微内核的缺陷,让一切都运行在核心态,直接调用函数,无需消息传递。
驱动程序(device drive):
全称“设备驱动程序”,将一小块包含有关硬件设备信息的代码添加到操作系统中,有此信息计算机就可以与设备进行通信。相当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能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硬件工作。
接口库:
也就是实现与接口分离,将实现的一个功能封装在一个块内,再提供一个输入输出接口,外界只需要提供输入的数据,快内部运算后向外界输出,这样有效的实现隐藏,并起到与外界的公共函数定义不冲突。
外围:
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鼠标,键盘,摄像头,扫描仪)
操作系统的分类:
- 应用领域分类: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 所支持用户数:单用户操作系统(Windows),多用户操作系统(UNIX,Linux)
- 源码开放程度:开源操作系统,闭源操作系统
- 硬件结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NetWare),多媒体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 存储器寻址宽:8位,16位,32位,64位,128位 (8位与16位早期操作系统,现通常使用32位和64位)
应用程序:是指参考操作系统提供的开发接口所开发出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