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前后端分离测试(Eolink 分享)

本文分享了互联网产品前后端分离的测试方法,包括后端接口逻辑测试和前端交互测试。测试通常从接口测试开始,确保底层服务质量和全链路端到端业务测试。Eolink等工具用于便捷切换测试环境,接口自动化测试可提高效率,前端测试则关注与后端交互的正确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互联网产品质量保障精细化的大背景下,根据系统架构从底层通过技术手段发起测试,显得尤为重要,测试分层的思想正是基于此产生的,目前也是较为成熟的测试策略。

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测试方式,以最简单的单一前后端系统为例,一般我们先保质底层服务接口的质量,再从前端发起全链路的端到端的业务测试。

** 测试环境准备**

进行测试之前首先需要与开发确认好测试环境,通常情况下,一般情况业务涉及3个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及生产环境。测试一般在测试环境实施测试。为了方便快捷切换接口测试环境的 host 指向,我们可借助以下工具进行切 换:Eolink、Nohost、postman 等。

01 后端接口逻辑测试

接口后端逻辑测试思路:输入-业务逻辑-输出。测试人员输入测试用例的入参场景数据,调用接口发起后台服务处理,检查输出结果跟预期是否一致。接口测试用例设计严格按照接口文档设计,出了正常的功能测试外,应根据业务诉求考虑幂等、并发、数据一致性等逻辑。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考虑三个方面:输入-业务逻辑-输出

举例:接口A提供了根据门店ID查询门店详情信息,我们需要关注:输入:门店 ID;业务逻辑:查询(从哪查);输出:返回结果。

针对输入验证点:必填项校验(哪些字段是必填的)、参数长度校验(参数有无长度限制)、参数有效值校验(参数< 0 就是无效值)、参数组合校验、参数如果是枚举值,枚举值所有值都要测试、参数值的默认值校验,例如有些参数不传,会默认为0、某些参数特定的规则:例如资质编号为13 15 18位等。

业务逻辑:

设计方法:分支覆盖—>路径覆盖—>场景覆盖

一定要先明白接口对外提供的功能是什么,同时接口处理逻辑图也要清晰,准确的画出数据图,例如查询接口是从哪个表查询的,写入接口具体是写入到哪个表中,写入的哪个字段,字段具体是什么,举例:数据流图。

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不同的数据,要明白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何构造,如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