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产品质量保障精细化的大背景下,根据系统架构从底层通过技术手段发起测试,显得尤为重要,测试分层的思想正是基于此产生的,目前也是较为成熟的测试策略。
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测试方式,以最简单的单一前后端系统为例,一般我们先保质底层服务接口的质量,再从前端发起全链路的端到端的业务测试。
** 测试环境准备**
进行测试之前首先需要与开发确认好测试环境,通常情况下,一般情况业务涉及3个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及生产环境。测试一般在测试环境实施测试。为了方便快捷切换接口测试环境的 host 指向,我们可借助以下工具进行切 换:Eolink、Nohost、postman 等。
01 后端接口逻辑测试
接口后端逻辑测试思路:输入-业务逻辑-输出。测试人员输入测试用例的入参场景数据,调用接口发起后台服务处理,检查输出结果跟预期是否一致。接口测试用例设计严格按照接口文档设计,出了正常的功能测试外,应根据业务诉求考虑幂等、并发、数据一致性等逻辑。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考虑三个方面:输入-业务逻辑-输出
举例:接口A提供了根据门店ID查询门店详情信息,我们需要关注:输入:门店 ID;业务逻辑:查询(从哪查);输出:返回结果。
针对输入验证点:必填项校验(哪些字段是必填的)、参数长度校验(参数有无长度限制)、参数有效值校验(参数< 0 就是无效值)、参数组合校验、参数如果是枚举值,枚举值所有值都要测试、参数值的默认值校验,例如有些参数不传,会默认为0、某些参数特定的规则:例如资质编号为13 15 18位等。
业务逻辑:
设计方法:分支覆盖—>路径覆盖—>场景覆盖
一定要先明白接口对外提供的功能是什么,同时接口处理逻辑图也要清晰,准确的画出数据图,例如查询接口是从哪个表查询的,写入接口具体是写入到哪个表中,写入的哪个字段,字段具体是什么,举例:数据流图。
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不同的数据,要明白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何构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