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面向对象技术?
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以对象为基础,以事件或消息来驱动对象执行处理的程序设计技术。它具有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及多态性。
2.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有什么不同?
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有如下不同:
(1)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方法采用函数(或过程)来描述对数据的操作,但又将函数与其操作的数据分离开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函数与数据是否分离
(2)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方法以功能为中心来设计功能模块,难于维护;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以数据为中心来描述系统,数据相对于功能而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更易于维护。
(3)面向过程程序的控制流程由程序中预定顺序来决定;面向对象程序的控制流程由运行时各种事件的实际发生来触发,而不再由预定顺序来决定,更符合实际需要。 预定顺序;由运行时各种事件的实际发生来触发
(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可以利用框架产品(如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进行编程。 面向对象可利用框架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根本差别,在于封装之后,面向对象提供了面向过程不具备的各种特性,最主要的,就是继承和多态。
3.面向对象技术有哪些优点?
面向对象技术具有程序结构清晰,自动生成程序框架,实现简单,可有效地减少程序的维护工作量,代码重用率高,软件开发效率高等优点。 4.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封装性有何优缺点?如何克服这些缺点?
封装将对象有关的数据和行为封装成整体来处理,使得对象以外的部分不能随意存取对象的内部属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外部错误对它的影响,大大减小了查错和排错的难度。另一方面,当进行修改对象内部时,由于只有少量的外部接口对外提供服务,因此同样减小了内部的修改对外部的影响。 如果一味地强调封装,对象的任何属性都不允许外部直接存取,则要增加许多没有其他意义、只负责读或写的行为。这会为编程工作增加负担,增加运行开销,并且使程序显得臃肿。为了避免这一点,在程序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应使对象有不同程度的可见性,进而与客观世界的具体情况相符合。
面向对象的特点是:封装,多态,继承。其中多态有分为重载和重写。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更加接近现实的事物。 有这样几点好处:
1、是编程更加容易。因为面向对象更接近于现实,所以你可以从现实的东西出发,进行适当的抽象。
2、在软件工程上,面向对象可以使工程更加模块化,实现更低的耦合和更高的内聚。
3、在设计模式上(似乎只有面向对象才设计到设计模式),面向对象可以更好的实现开-闭原则。也使代码更易阅读。 相对而言,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面向对象的程序里面一定会有面向过程的程序片断的
5.为什么要应用继承机制? 客观事物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如果只考虑事物的共性,而不考虑事物的特性,就不能反映出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抽象机制是考虑事物的共性,继承机制是考虑事物的特性,这样才能完整地描述客观世界的层次关系。继承能使软件模块具有可重用性、独立性,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同时使软件易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