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述
一、物联网的历史进程
二、物联网的定义与基本特点
“The Internet of Things”直译过来就是“物体的因特网”。其理想是让每个目标物体通过传感系统接入网络。
1)定义
物联网
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监测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融入“物联网”,才能够具有“感知的神经”和“智慧的大脑”。
- 有相应的信息接收器。
- 有数据传输通路。
- 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 有CPU。
- 有操作系统。
- 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 有数据发送器。
-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 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2)基本特点
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1)全面感知: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数量巨大、类型繁多的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2)可靠传递: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并通过互联网将信息实时而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3)智能处理: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三、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的未来:
网络从虚拟走向现实,从局域走向泛在
人类对于信息自动化和智慧化的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了通信企业网络泛在化、终端泛在化、业务泛在化三大趋势。
网络泛在化: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网络趋势(比如M2M网和物联网的发展)。
终端泛在化:网络的泛在化使得终端出现泛在化趋势。终端形态、终端功能基于终端开发的应用不断延伸。
业务泛在化: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推动了基于终端的应用不断丰富化,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成为了可能。
四、物联网的技术支持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将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
、网络接入层
、网络传输层
、技术支撑层
和综合应用层
。




bingo~ ✨ 最好的休息根本不是睡大觉,而是换个脑子去做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