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1. 盘整背驰(盘背)
- b段力度小于a段,则形成了盘整背驰;
- 若未小于,则不背驰。
2. 中枢背驰(背驰)
- 若d段力度小于a段,则形成了背驰;
- 若未小于,则不背驰。
3. 区别:
- 盘整背驰未经过中枢
- 背驰经过中枢
4. 关系:
- 若盘整背驰出现了,那么后续可能会出现往回调的一笔c,然后出现了d后形成真正的中枢背驰,但也可能走势不完美,没有形成真正的中枢背驰。
注:盘背和背驰在走势中的实际影响详见“十三、盘背没有出现中枢时可以抄底的情况”。
二、MACD指标判断力度背驰
1. 力度的定义
长度与速度的结合,通常情况下可以用长度代替,但有些时候难以判别,需要下面将要提到的判断技巧。
2.判断力度是否背驰
可以参考MACD指标的黄白线及红绿柱高度,以及红绿柱的面积。
2.1 黄白线的用途与局限:
实际上,黄白线最常规的使用场景是通过观察中枢盘整时MACD黄白线是否回抽零轴来寻找最佳操作周期。(详见三、中枢—>“寻找合适操作周期”)
当用作判断背驰时,存在一定的缺陷:
- 当进中枢与出中枢的速度差不多时,黄白线的高度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 但如果进中枢和出中枢的速度相差较大,黄白线就会失灵。
因此判断是否背驰最好使用MACD的红绿柱高度及面积这一指标。
2.2 红绿柱面积判断背驰:
- 在比较是否背驰时,比较两段下跌对应的绿柱子和零轴围成的面积。如果绿柱子面积缩小,表示本级别出现背驰。
在无法判断的时候,可以放大级别看面积。
放大级别看面积:
判断25-26与21-22相比是否背驰?
- 上图是5分钟级别K线,25-26一笔虽然长度短,但上涨速度快,不好直接判断是否背驰,需要借助MACD指标。
- 而MACD指标中,两者红柱面积大小不好判断,这时放大到30分钟级别K线。
- 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一笔的红柱面积明显小于前一笔,因此我们判断25-26与21-22相比是发生了背驰的。
2.3 红绿柱高度判断内部背驰:
上面描述的红绿柱面积判断方法用于判断本级别的背驰,即围绕本级别中枢的进中枢和出中枢一笔力度的比较;还有很多时候,形成的是次级别中枢,这时通过黄白线高度or红绿柱面积可能未发现背驰迹象,需要通过红绿柱高度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次级别的内部背驰。
- 下图的日线一笔下跌过程中,白线并没有缩短,面积连成了一片也不好判断,这时可能并没有发生本级别背离。但同时也要观察到,绿柱一波一波在缩短,这时有很大可能在内部发生了次级别背离。
- 切到30分钟级别看,发现MACD白线一波一波缩短,确实发生了次级别的背离,也就是内部背离:
3. 关于中枢背驰比较的问题:
- 在下图的情况中,针对中枢是否背驰,应该比较的是1和2+3
- 如果是针对2-3这一小段的背离,是比较2和3这两段
案例:
答案:比较0-3和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