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线程的基本概念
1.1 进程和线程
进 程 | 线 程 |
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 CPU调度的基本单位 |
有独立的数据段、代码段和栈空间等独立资源 | 几乎没有独立资源,只有少量栈空间 |
上下文切换时间长 | 上下文切换时间短 |
进程控制表TLB | 线程控制表TCB |
一个进程至少拥有一个main线程,可以拥有多个线程,多个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和地址空间。 | |
线程执行开销小,占用CPU少,切换快,但不利于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进程则相反。 |
1.2 线程分类
用户级线程:用户自定义,内核不感知。缺点是无法发挥多处理器的优势。
内核级线程:CPU实际执行。能够发挥多处理器的并发优势。
对应方式:多对一 | 一对一 | 多对多(用户级线程数量>内核级线程数量)
2. 线程的使用
2.1 创建
创建现场 --- 确定调用该线程函数的入口点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arg);
//thread: 线程id
//attr: 属性,默认NULL
//*start_routine: 函数指针,指向线程处理函数
//arg: 线程处理函数的参数
//失败返回0,成功返回错误码
2.2 退出
① 线程函数运行完毕,线程退出
② pthread_exit
int pthread_exit(void *retval);
//retval: 退出码
2.3 等待
由于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数据段,因此通常在线程退出之后,退出线程所占用的资源并不会随着线程的终止而得到释放,需要调用pthread_join函数将当前线程挂起,等待线程的结束。被等待的线程结束,函数返回,资源被回收。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hread, void **retval);
//retval: 接收子线程的退出码
//对&retval解引用,再对retval解引用 --- 二级指针
NOTICE: 不要轻易在子线程申请堆空间
2.4 取消
一个线程被另一个线程取消(cancel)
线程收到cancel信号后有三种处理方式:
① 忽略;② 立即取消;③ 执行到取消点后取消(默认行为)。
取消点:
一般引起阻塞的函数是取消点。
int pthread_cancel(pthread_t thread);
//如果进程被提前杀死,有内存泄漏的风险
//一般不使用
3 线程终止清理函数
void pthread_cleanup_push(void*(*rouitne)(void*), void* arg);
//一般push紧挨着要清理的资源
void pthread_cleanup_pop(int excute);
//pop尽量靠后
函数必须成对出现,且清理范围在push和pop之间。
3.1 函数响应的时机
① 收到cancel信号;
② 显示弹栈pop(n)(n>0);
③ 调用pthread_exit()
3.2 函数不响应的时机
① pop(0)
②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