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说明
为什么要使用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
在线程世界里,生产者就是生产数据的线程,消费者就是消费数据的线程。在多线程开发当中,如果生产者处理速度很快,而消费者处理速度很慢,那么生产者就必须等待消费者处理完,才能继续生产数据。同样的道理,如果消费者的处理能力大于生产者,那么消费者就必须等待生产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引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
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是通过一个容器来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强耦合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彼此之间不直接通讯,而通过阻塞队列来进行通讯,所以生产者生产完数据之后不用等待消费者处理,直接扔给阻塞队列,消费者不找生产者要数据,而是直接从阻塞队列里取,阻塞队列就相当于一个缓冲区,平衡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处理能力。
这个阻塞队列就是用来给生产者和消费者解耦的。纵观大多数设计模式,都会找一个第三者出来进行解耦。
上边解释的是一些概念,比较书面,下边讲一个生活中的事情说明一下:
比如我们在寄信的时候:
1,我们会写好信,填上收件人的地址等等。
2,然后交给快递员
3,快递员收到信件,送给收信人
4,收信人收到信件,看信。
上边说的这个流程,就是一个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1,我们需要发送信件,这就说明我们产生了一个任务(生产者);
2,收信人收到信件看完信,这个任务(这封信)已完成(消费者)
那么这个快递员是干什么的呢?
这个快递员就是我们上边说的容器,来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强耦合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快递员的话,那么就需要自己送信了,但是那样的话还需要信吗?如果一个人对应一个快递员的话,这么多人写信,需要多少个快递员?如果快递员不够的话,那就只能等,想一下是不是很可怕。所以我们上边说的快递员不是很准确,准确的应该是快递车,里面装的有很多的信件(任务);
所以这个快递车的作用就是解耦的,不需要你亲自去送,有他给你完成。在我们程序中也有这样作用的包,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下边推荐几个python中的适用工具,需要的可以了解一下:
以上个人见解,如有错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