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停摆”长达一周,而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用了48小时就“帮助”伽利略系统“恢复”广播星历,从而让有需要的用户正常使用伽利略卫星导航,这背后体现的是利用互联网播发的北斗精准时空服务的技术实力。
7月18日19时,全球领先的精准时空服务提供商千寻位置宣布,全面提供“伽利略方舟”,即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星历服务。
此前,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Galileo)已经经历近一周时间的“断网”,因为无法更新星历服务,用户无法使用伽利略系统进行定位。
由于这次技术故障具体表现为伽利略系统广播星历不更新,而千寻位置此前拥有遍布在全球的北斗地基增强站,可以实时获取伽利略观测数据,所以千寻位置的22名员工自主发起了一项计划,希望"复活"伽利略。千寻位置的技术专家们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稳定输出实时高精度的伽利略卫星系统精密轨道和钟差,再通过星历拟合算法,最终生成标准格式的广播星历。
千寻位置,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用互联网播发的星历数据
星历,是指卫星位置和时间的信息。为了防止卫星轨道误差和时间误差,所有的导航系统都需要每间隔一定时间广播一次星历。
卫星星历更新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卫星广播播发,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地面监测计算出星历,然后通过卫星电波向终端播发。第二种是精密星历,为改善和提高地面定位精度,许多国家和研究机构都在研制这项技术精密星历。
千寻位置的“伽利略方舟”行动就是在第二种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千寻位置通过在地面接收到的伽利略卫星观测原始数据,反推出卫星星历,然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播发给所有用户。用户照常接收伽利略卫星导航信号的测距信息,再上网接入千寻位置的星历,就可以完成整个定位过程。
遍布全球的地基增强站
生成星历的前提,是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并且需要的是,在全球均匀分布的框架基准站收到的实时原始观测数据。尽管发生故障后,收到的原始数据有偏差,但有了数据,就可以进行实时后处理计算,从而得出星历。
千寻位置此前已经在中国境内建设并运营了超过2400个地基增强站,形成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也设有一定规模的框架基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