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和代码托管中心
->任务: 维护远程仓库
在局域网环境下:
#GitLab 服务器
在公网环境下
#GitHub ->国外 访问的速度会慢一些
#码云 ->国内 访问的速度会快一些
本地库和远程库
左边的两个本地库是一个公司,右边的一个 远程库是一个公司 右边的公司要帮左边的公司改代码的时候就使用这样的一个方式
命令行操作
1.本地库初始化 git init 初始化之后会创建一个.git的隐藏文件夹
2.设置签名 用户名和邮箱 -> 用于区分提交的人员 这里设置的签名和远程库的账号是没有关系的 -> 这个会有默认的设置的不必要每次都设置一次
2.1项目级别/仓库级别:仅在当前本地库中生效
2.1.1:
git config user.name 张三
git config user.email asdasd@213.com
2.2系统用户级别: 登录当前操作系统的用户范围
2.2.1: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张三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asdasd@213.com
2.3 如果这两个都有的话 是项目级别的生效 项目级别优先级高于系统用户级别
2.4:二者都没有的话是不允许的,会报错
基本操作
1.状态查看操作
git status 查看各区文件的状态
2.添加操作
git add [filename] 全部添加可以用git add .
将修改的文件添加到暂存区
3.提交操作
git commit -m “提交的信息” [filename] 不写filename的话是提交暂存区所有文件
将暂存区的文件提交到本地库
4.查看历史记录
git log
git log --pretty=oneline
git log --oneline
git reflog
他是在oneline的基础上显示了回到那个版本需要几步@{}里面的数字
5.比较文件差异
git diff filename
6.提交到远程库
git push origin [分支名]
分支操作
1.创建分支 git branch[分支名]
2.查看分支 git branch -v
3.切换分支 git checkout [分支名]
4.合并分支
4.1:切换到接收修改的分支上(被合并的分支,增加新内容的分支)
4.2:执行merge命令 git merge [分支名] 就把指定分支合并到现在所在的分支上了
日常使用到的几条命令和流程(写给马上要用到但还没学的小伙伴)
git init 初始化项目 (在项目文件夹路径的cmd下输入) A
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xxxx 关联到远程仓库 A
git pull origin master 拉取远程仓库里面的代码到本地仓库 A
git checkout -b 分支名 创建一个自己的代码分支 A
git push origin 分支名:分支名 把自己创建的分支推送到远程仓库 A
(以上的步骤 标A的表示只需要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执行一次就行了 初始化项目)
git pull origin master 从远程仓库拉代码 同步到本地 B
现在可以开始开发了
…
开发完成之后 就要开始提交代码了
git add . 添加代码到本地暂存区 B
git commit -m “你所做的内容的描述” 从暂存区中 提交代码到本地仓库 B
git push origin 分支名 B
到这一步就OK了
上面标B的步骤是每天都要用到的
其实基本上 上面的命令大部分都用不到 很多ide都集成了git 能够可视化的去处理git操作 而且可视化的处理更加的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