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二)
物理层
通信方式
根据信息在传输线上的传送方向,分为以下三种通信方式:
- 单工通信:单向传输
- 半双工通信:双相交替传输
-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传输。
带通调制
用调制信号去调制一个载波,使载波的某个(些)参数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称为带通调制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信号,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带通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数据链路层
1.封装成帧
将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添加首部和尾部,用于标记帧的开始和结束。
2.透明传输
透明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好像不存在一样。
帧使用首部和尾部进行定界,如果帧的数据部分含有和首部尾部相同的内容,那么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就会被错误判定,需要在数据部分出现首部、尾部相同的内容前面加上转义字符。如果数据部分出现转义字符,那么就在转义字符前面再加个转义字符。在。在接收端进行处理之后可以还原出原始数据。这个过程透明传输的内容是转义字符,用户察觉不到转义字符的存在。
3.差错检测
目前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CRC)来检查比特差错。
信道分类
1.广播信道
一对多通信,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能够被广播信道上所有的节点接收到
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广播信道上发送数据,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控制方法进行协调,避免发生冲突(冲突也叫碰撞)
主要有两种控制方法进行协调,一个是使用信道复用技术,一个是使用CSMA/CD协议
信道复用技术
为何要使用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通信信道带宽远远大于用户所需的带宽,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共享信道资源,降低网络成本。
信道复用技术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空分复用,统计复用,极化波复用。
“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
比如,传输的语音信号的频谱一般在300~3400Hz内,为了使若干个这种信号能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可以把它们的频谱调制到不同的频段,合并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响,并能在接收端彼此分离开来。
CSMA/CD协议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 碰撞检测(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
是IEEE 802.3使用的一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从逻辑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数据链路层的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和物理层。它严格对应于ISO开放系统互连模式的最低两层。LLC子层和MAC子层在一起完成OSI模式的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CSMA/CD的基本原理是:所有节点都共享网络传输信道,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否则就等待;在发送出信息后,再对冲突进行检测,当发现冲突时,则取消发送。
- 多点接入:说明这是总线型网络,许多主机以多点的方式连接到总线上。
- **载波监听:**每个主机都必须不停的监听信道。在发送前,如果监听到信道正在使用,就必须等待。
- **碰撞检测:**在发送中,如果监听到信道已有其它主机正在发送数据,就表示发生了碰撞。虽然每个主机在发送数据之前都已经监听到信道为空闲,但是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时延的存在,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碰撞。
2.点对点信道
一对一通信
因为不会发生碰撞,因此也比较简单,使用 PPP 协议进行控制。
ppp协议
互联网用户通常需要连接到某个 ISP 之后才能接入到互联网,PPP 协议是用户计算机和 ISP 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点到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这样的简单链路设计的链路层协议。 [1] 这种链路提供全双工操作,并按照顺序传递数据包。设计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通的解决方案。PPP具有以下功能:
(1)PPP具有动态分配IP地址的能力,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
(2)PPP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比如TCP/IP、NetBEUI、NWLINK等;
(3)PPP具有错误检测能力,但不具备纠错能力,所以ppp是不可靠传输协议;
(4)无重传的机制,网络开销小,速度快。
(5)PPP具有身份验证功能。
(6) PPP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物理介质上,包括串口线、电话线、移动电话和光纤(例如SDH),PPP也用于Internet接入。
PPP 的帧格式:
- F 字段为帧的定界符
- A 和 C 字段暂时没有意义
- FCS 字段是使用 CRC 的检验序列
- 信息部分的长度不超过 1500
信道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
频分复用的所有主机在相同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资源。
2.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的所有主机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率带宽资源。
使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进行通信,在通信的过程中主机会一直占用一部分信道资源。但是由于计算机数据的突发性质,通信过程没必要一直占用信道资源而不让出给其它用户使用,因此这两种方式对信道的利用率都不高。
3.统计时分复用
是对时分复用的一种改进,不固定每个用户在时分复用帧中的位置,只要有数据就集中起来组成统计时分复用帧然后发送。
4.波分复用
光的频分复用。由于光的频率很高,因此习惯上用波长而不是频率来表示所使用的光载波。
5.码分复用
为每个用户分配 m bit 的码片,并且所有的码片正交,对于任意两个码片S 和 T有
为了讨论方便,取 m=8,设码片 S 为 00011011。在拥有该码片的用户发送比特 1 时就发送该码片,发送比特 0 时就发送该码片的反码 11100100。
在计算时将 00011011 记作 (-1 -1 -1 +1 +1 -1 +1 +1),可以得到
其中 S’ 为 S 的反码。
利用上面的式子我们知道,当接收端使用码片 S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内积运算时,结果为 0 的是其它用户发送的数据,结果为 1 的是用户发送的比特 1,结果为 -1 的是用户发送的比特 0。
码分复用需要发送的数据量为原先的 m 倍。
MAC地址
MAC地址是链路层地址,长度为6字节(48位),用于唯一标识网络适配器(网卡)
一台主机拥有多少个网络适配器就有多少个MAC地址。例如笔记本电脑普遍存在无线网络适配器和有线网络适配器,因此就有两个 MAC 地址。
局域网
局域网是一种典型的广播通信,主要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主要有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 和 ATM 等局域网技术,目前以太网占领着有线局域网市场。
可以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对局域网进行分类:星型,环形,直线型
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星型拓扑结构局域网。
早期使用集线器进行连接,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 作用于比特而不是帧,当一个比特到达接口时,集线器重新生成这个比特,并将其能量强度放大,从而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之后再将这个比特发送到其它所有接口。如果集线器同时收到两个不同接口的帧,那么就发生了碰撞。
目前以太网使用交换机替代了集线器,交换机是一种链路层设备,它不会发生碰撞,能根据 MAC 地址进行存储转发。
以太网帧格式:
- 类型 :标记上层使用的协议;
- 数据 :长度在 46-1500 之间,如果太小则需要填充;
- FCS :帧检验序列,使用的是 CRC 检验方法;
交换机
交换机具有自学习能力,学习的是交换表的内容,交换表中存储着 MAC 地址到接口的映射。
正是由于这种自学习能力,因此交换机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交换表内容。
下图中,交换机有 4 个接口,主机 A 向主机 B 发送数据帧时,交换机把主机 A 到接口 1 的映射写入交换表中。为了发送数据帧到 B,先查交换表,此时没有主机 B 的表项,那么主机 A 就发送广播帧,主机 C 和主机 D 会丢弃该帧,主机 B 回应该帧向主机 A 发送数据包时,交换机查找交换表得到主机 A 映射的接口为 1,就发送数据帧到接口 1,同时交换机添加主机 B 到接口 2 的映射。
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可以建立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只有在同一个虚拟局域网中的成员才会收到链路层广播信息。
例如下图中 (A1, A2, A3, A4) 属于一个虚拟局域网,A1 发送的广播会被 A2、A3、A4 收到,而其它站点收不到。
使用 VLAN 干线连接来建立虚拟局域网,每台交换机上的一个特殊接口被设置为干线接口,以互连 VLAN 交换机。IEEE 定义了一种扩展的以太网帧格式 802.1Q,它在标准以太网帧上加进了 4 字节首部 VLAN 标签,用于表示该帧属于哪一个虚拟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