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主要讲解三色标记具体工作原理,多标导致的浮动垃圾、漏标的处理方案(读写屏障)等。
基本概念
JVM 中的垃圾回收是基于 标记-复制、标记-清除和标记-整理三种模式的,那么其中最重要的其实是如何标记,像Serial、Parallel这类的回收器,无论是单线程标记和多线程标记,其本质采用的是暂停用户线程进行全面标记的算法,这种算法的好处就是标记的很干净,而且实现简单,缺点就是标记时间相对很长,导致STW的时间很长;
那么后来就有了并发标记,适用于CMS和G1,并发标记的意思就是可以在不暂停用户线程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标记,那么实现这种并发标记的算法就是三色标记法,三色标记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异步执行,从而可以以中断时间极少的代价或者完全没有中断来进行整个GC。
无论使用哪种算法,标记总是必要的一步。这是理算当然的,你不先找到垃圾,怎么进行回收?
基本流程
垃圾回收器的工作流程大体如下:
- 标记出哪些对象是存活的,哪些是垃圾(可回收);
- 进行回收(清除/复制/整理),如果有移动过对象(复制/整理),还需要更新引用。
本文着重来看下标记的部分。
三色标记
基本算法
要找出存活对象,根据可达性分析,从GC Roots开始进行遍历访问,可达的则为存活对象:
最终结果:A/D/E/F/G 可达
我们把遍历对象图过程中遇到的对象,按“是否访问过”这个条件标记成以下三种颜色:
- 白色:尚未被GC访问过的对象,如果全部标记已完成依旧为白色的,称为不可达对象,既垃圾对象。
- 黑色:本对象已经被GC访问过,且本对象的子引用对象也已经被访问过了。
- 灰色:本对象已访问过,但是本对象的子引用对象还没有被访问过,全部访问完会变成黑色,属于中间态。
标记过程
- 在GC并发标记刚开始时,所以对象均为白色集合。
- 将所有GCRoots直接引用的对象标记为灰色集合。
- 判断若灰色集合中的对象不存在子引用,则将其放入黑色集合,若存在子引用对象,则将其所有的子引用对象放入灰色集合,当前对象放入黑色集合。
- 按照步骤三,以此类推,直至灰色集合中的所有对象变成黑色后,本轮标记完成,且当前白色集合内的对象称为不可达对象,既垃圾对象。
多标与漏标
问题:由于此过程是在和用户线程并发运行的情况下,对象的引用处于随时可变的情况下,那么就会造成多标和漏标的问题。
多标与浮动垃圾
如图:开始有A->B的引用,但此时应用执行 objA.fieldB = null,将引用断开
此刻之后,对象B/C/D是“应该”被回收的。然而因为B已经变为灰色了,其仍会被当作存活对象继续遍历下去。最终的结果是:这部分对象仍会被标记为存活,即本轮GC不会回收这部分内存。
这部分本应该回收 但是 没有回收到的内存,被称之为“浮动垃圾”。浮动垃圾并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正确性,只是需要等到下一轮垃圾回收中才被清除。
漏标
如图:开始没有A->D的引用,但此时应用执行如下代码
var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