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Nature的封面文章An autonomous debating system告诉我们,对抗性的交流,比如争论、辩论也是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人类众多的日常活动。作者在文章中展示了Project Debater——一个会“抬杠”的人工智能。
首先因为文章涉及到辩论,我们先了解一下辩论中最主要的的两个专业名词:
动议Motion:也就是论题,你必须根据你队伍的立场来决定是支持还是反对。
论点Argument:每个队伍都需要对动议提出直接的论点,论点包括观点,支撑该观点的证据以及将两者关联起来的分析过程,其结构更像是一篇文章后者一个段落。
一场辩论中AI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多,端到端的模型在这个场景里就不适用了,那PD是如何应付这些任务的呢?
文章提到的解决方法是将问题分解为并行执行的模块化具体任务,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模块:
论点挖掘(Argument Mining)
论点知识库(Argument Knowledge Base)
反驳点(Argument Rebuttal)
组织语言(Debate Construction)
Project Debater’s Components
Project Debater的组成部分:
-
Wikification
将给定文本中的内容映射到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