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本质
网络管理员,网络工作人员的工作的本质是其实就是让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也就是咱们网络工作人员工作的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目的。那么都有什么设备,这些设备都是什么,这些设备又是怎么发展出来的,也就是咱们接下来要讨论的。
网络设备是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不同的,那么这个位置所在是谁规定的,也就是咱们都知道的OSI模型规定的。所以想要知道设备的工作原理,都需要怎样才能通讯的话,咱们首先就得知道OSI模型,也就是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咱们网络中最经典的模型其实就是由客户端,传输网络,服务器三个部分组成的,客户端发送信息,请求获得想要的信息;然后传输网络能够传输报文,将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发送到目的服务器;最后就是服务器,能够接收到报文并识别信息。(至于是否回复信息这种就得看服务器是否需要恢复的问题了)
咱们可以按照OSI模型来分析一下发送信息到服务器都需要哪些动作才能够完成
- 应用层 ---- 微信
- 传输层 ---- udp
- 网络层 ---- IP
- 数据链路层 ---- MAC地址
- 物理层 ---- 光纤
上边的模型将会话层和表示层隐去了,因为咱们学网络的一般不考虑这两层。
首先咱们从应用层来开始分析,应用层的微信发出的信息要传输到其他的设备上,就需要将微信的信息打包,向下发送,首先到达传输层,传输层用的是TCP和UDP,但是咱们都知道微信不是非得建立连接才能传输的,所以这里应该用的是udp;接下来再向下传输的话就会到达网络层,网络层用的就是IP协议;再往下传输打包的话就是数据链路层了,那么数据链路层的信息使用的是802.3协议来定义数据之间的通信的,那么这个协议用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MAC地址,就是用来寻址的地址;最后到达物理层,物理层是比特流了,介质就是网线,光纤之类的东西。上边的这些过程都是封装的过程,将数据一层一层的封装到物理层来,这样数据就能在网络中传输了。
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走网线,肯定会走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如果是比特流的话,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肯定不会识别,这个时候就需要交换机,路由器设备进行解封装,解封装到自己能够识别的信息的程度。当然交换机,路由器接下来就会转发这些信息,这个时候就会再次给解掉的封装重新打包,封装上自己的信息,继续前往下一个地点。直到到达目的地,数据流就会按照OSI模型来进行完全解封装,这个信息就会慢慢呈现出微信所表达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