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以某种有组织的方式存储的数据集合。也就是:保存有组织数据的容器(一个文件或一组文件)
简介:
存储数据的工具,或者说是存储数据的集合,结构为三级,模式、内模式、外模式,由DBMS(数据库操作系统)来控制,达到管理数据的目的
原理:
特点:
- 数据结构化
-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 数据独立性高
-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两大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 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由DBMS实现,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
注:
关系与非关系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 非关系数据库基于键值对,可以想象成中的主键和值的对应关系,并且不需要通过sql层解析sql语句
数据库三层次:
- 数据库:
存放数据的仓库,按照一定的格式(有组织的方式)进行储存 -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r System)
建立、管理、维护数据库的系统软件 - 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
使用到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软件
数据模型:
我们要将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首先要将数据抽象成为数据概念,再将概念模型转换成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所以,数据模型就是主要用来描述数据的
数据模型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 数据结构(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 数据操作(增删改查)
- 完整性约束(限定数据是有一定规则的,比如:年龄不能为负数)
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关系模型,是一种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数据及数据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例如:
学校 | 班级 | 小组 | 学号 | 姓名 |
---|---|---|---|---|
一中 | 三班 | A组 | 1301 | 张三 |
一中 | 五班 | C组 | 1501 | 王五 |
优点:
- 数据结构简单、清晰。无论实体还是实体集,都用相对应的二维表来表示
缺点:
- 查询效率比非关系模型查,尤其是多表查询的时候
内部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分为三层:
- 外模式
- 逻辑模式
- 内模式
逻辑模式:
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例如上表中,学校与班级、班级与小组、学号与学生,所有关系模式的集合就组合成了逻辑模式
外模式
外模式是对数据库用户能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是可以有多个,是用户和DBAS的接口,对局部逻辑结构的描述,可以理解为在数据库中操作局部逻辑结构就称作为外模式
内模式
内模式是对数据库表物理存储结构的描述。它定义了数据的内部记录类型、记录寻址技术、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及数据控制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