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
一对一
一对一:一张表的一条记录一定只能与另外一张表的一条记录进行对应,反之亦然。
学生表: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籍贯,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
Id(P)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体重 | 身高 | 婚姻 | 籍贯 | 住址 | 联系人 |
表设计成以上这种形式,符合要求,其中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属于常用数据,但是婚姻,籍贯,住址和联系人属于不常用数据。如果每次查询都是查询所有数据,不常用的数据就会影响效率,实际又不用。
解决方案:将常用的和不常用的信息分离存储,分成两张表
常用信息表
Id(P)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体重 | 身高 |
1 |
不常用信息表:保证不常用信息与常用信息一定能够对应上:找一个具有唯一性(确定记录)的字段来共同连接两张表。
Id(P) | 婚姻 | 籍贯 | 住址 | 联系人 |
2 | ||||
1 |
一个常用表中的一条记录:永远只能再一张不常用表中匹配一条记录,反过来,一个不常用表中的一条记录在常用表中也只能匹配一条记录:一对一的关系。
一对多
一对多:一张表中有一条记录可以对应另外一张表中的多条记录;但是反过来,另外一张表中的一条记录只能对应第一张表的一条记录,这种关系就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母亲,孩子两个实体
妈妈表
ID(P) | 名字 | 年龄 | 性别 |
ID(P) | 名字 | 年龄 | 性别 |
解决方案:在某一张表中增加一个字段,能够找到另外一张表中的记录:应该在孩子表中增加一个字段指向妈妈表:因为孩子表的记录只能匹配到一条妈妈表的记录。
ID(P) | 名字 | 年龄 | 性别 |
孩子表
ID(P) | 名字 | 年龄 | 性别 | 妈妈ID |
妈妈表主键 | ||||
多对多
多对多:一张表中(A)的一条记录能够对应另外一张表(B)中的多条记录,同时B表中的一条记录也能对应A表中的多条记录:多对多的关系
老师教学:老师和学生
老师表
T_ID(P) | 姓名 | 性别 |
1 | A | 男 |
2 | B | 女 |
学生表
S_ID(P) | 姓名 | 性别 |
1 | 张三 | 男 |
2 | 李四 | 女 |
以上设计方案:实现了实体的设计,但是没有维护实体的关系。
一个来说教过多个学生,一个学生也被多个老师教过。
中间关系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ID | T_ID(老师) | S_ID(学生) |
1 | 1 | 1 |
2 | 1 | 2 |
3 | 2 | 1 |
4 |
增加中间表之后:中间表与老师表形成了一对多的关系:而且中间表是多表,维护了能够唯一找到一表的关系;同样的,学生表与中间表也是一个一对多的关系:一对多的关系可以匹配到关联表之间的数据。
学生找老师:找出学生id->中间表寻找匹配记录(多条)->老师表匹配(一条)
老师找学生:找出老师id->中间表寻找匹配记录(多条)->学生表匹配(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