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目录标题
一、主从复制简介
为了避免单点Redis服务器故障,准备多台服务器,互相连通。将数据复制多个副本保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连接在一起,并保证数据是同步的。即使有其中一台服务器宕机,其他服务器依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实现Redis的高可用,同时实现数据冗余备份。
1.1原理
Redis支持主从复制,Redis的主从结构可以采用一主多从(常用)或者级联结构(相对复杂),Redis主从复制可以根据是否是全量分为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
- 主服务器:master
- 从服务器:slave
- 概念:主从复制即将master中的数据即时、有效的复制到slave中
特征:一个master可以拥有多个slave,一个slave只对应一个master
职责:master和slave各自的职责不一样
master:
写数据
执行写操作时,将出现变化的数据自动同步到slave
读数据(可忽略)
slave:
读数据
写数据(禁止)
1.2 主从复制的作用
- 读写分离:master写、slave读,提高服务器的读写负载能力
- 负载均衡:基于主从结构,配合读写分离,由slave分担master负载,并根据需求的变化,改变slave的数 量,通过多个从节点分担数据读取负载,大大提高Redis服务器并发量与数据吞吐量
- 故障恢复:当master出现问题时,由slave提供服务,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
- 数据冗余:实现数据热备份,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方式
- 高可用基石:基于主从复制,构建哨兵模式与集群,实现Redis的高可用方案
二、主从复制工作流程
主从复制过程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 建立连接阶段(即准备阶段)
- 数据同步阶段
- 命令传播阶段(反复同步)
2.1 建立连接
2.1.1 master和slave连接流程
建立slave到master的连接,使master能够识别slave,并保存slave端口号
流程如下:
- 步骤1:设置master的地址和端口,保存master信息
- 步骤2:建立socket连接
- 步骤3:发送ping命令(定时器任务)
- 步骤4:身份验证
- 步骤5:发送slave端口信息
至此,主从连接成功!
当前状态:
slave:保存master的地址与端口
master:保存slave的端口
总体:之间创建了连接的socket
2.1.2 master和slave互联
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主从连接
方式一:客户端发送命令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这种方式在slave的客户端(我是通过redis -cli -h ip地址 -p 端口号打开的)输入命令slaveof 实现的。
方式二:启动服务器参数
redis-server redis.conf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方式三:服务器配置(主流方式)
在conf文件下添加配置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slave系统信息
master_link_down_since_seconds
masterhost & masterport
master系统信息
uslave_listening_port(多个)
2.1.3主从断开连接(了解)
断开slave与master的连接,slave断开连接后,不会删除已有数据,只是不再接受master发送的数据,在slave客户端输入命令。
slaveof no one
2.1.4 授权访问(了解)
master客户端发送命令设置密码
requirepass password
master配置文件设置密码
config set requirepass password
config get requirepass
slave客户端发送命令设置密码
auth password
slave配置文件设置密码
masterauth password
slave启动服务器设置密码
redis-server –a password
2.2 数据同步
- 在slave初次连接master后,复制master中的所有数据到slave
- 将slave的数据库状态更新成master当前的数据库状态
同步过程如下:
- 步骤1:请求同步数据
- 步骤2:创建RDB同步数据
- 步骤3:恢复RDB同步数据
- 步骤4:请求部分同步数据
- 步骤5:恢复部分同步数据
至此,数据同步工作完成!
当前状态:
slave:具有master端全部数据,包含RDB过程接收的数据
master:保存slave当前数据同步的位置
总体:之间完成了数据克隆
数据同步阶段master说明
1:如果master数据量巨大,数据同步阶段应避开流量高峰期,避免造成master阻塞,影响业务正常执行
2:复制缓冲区大小设定不合理,会导致数据溢出。如进行全量复制周期太长,进行部分复制时发现数据已经存在丢失的情况,必须进行第二次全量复制,致使slave陷入死循环状态。
repl-backlog-size ?mb
- master单机内存占用主机内存的比例不应过大,建议使用50%-70%的内存,留下30%-50%的内存用于执 行bgsave命令和创建复制缓冲区
数据同步阶段slave说明
- 为避免slave进行全量复制、部分复制时服务器响应阻塞或数据不同步,建议关闭此期间的对外服务
slave-serve-stale-data yes|no
-
数据同步阶段,master发送给slave信息可以理解master是slave的一个客户端,主动向slave发送命令
-
多个slave同时对master请求数据同步,master发送的RDB文件增多,会对带宽造成巨大冲击,如果master带宽不足,因此数据同步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适量错峰
-
slave过多时,建议调整拓扑结构,由一主多从结构变为树状结构,中间的节点既是master,也是 slave。注意使用树状结构时,由于层级深度,导致深度越高的slave与最顶层master间数据同步延迟 较大,数据一致性变差,应谨慎选择
2.3 命令传播
- 当master数据库状态被修改后,导致主从服务器数据库状态不一致,此时需要让主从数据同步到一致的状态,同步的动作称为命令传播
- master将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命令发送给slave,slave接收命令后执行命令
2.3.1 命令传播阶段的部分复制
命令传播阶段出现了断网现象:
网络闪断闪连:忽略
短时间网络中断:部分复制
长时间网络中断:全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