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内容梳理

1创建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test datafile ‘D:\java\software\oracle\tablespace\test.dbf’ size 100m autoextend on next 10 m;

2创建用户

create user likun
identified by likun
default tablespace test;

3 给用户授权

–oracle数据库中常用角色
connect–连接角色,基本角色
resource–开发者角色
dba–超级管理员角色
–给test用户授予dba角色
grant dba to likun;

4 —创建一个person表

Create table person(
pid number(6),
pname varchar2(20)
);

—修改表结构
—添加一列
alter table person add (gender number(1));
—修改列类型
alter table person modify (gender char(1));
—修改列名称
alter table person rename column gender to sex;
—删除一列
alter table person drop column sex;

—查询表中记录
select * from person;
----添加一条记录
insert into person (pid, pname) values (1, ‘小明’);
commit;
----修改一条记录
update person set pname = ‘小马’ where pid = 1;
commit;

----三个删除
–删除表中全部记录
delete from person;
–删除表结构 drop table person;
–先删除表,再次创建表。效果等同于删除表中全部记录。
–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尤其在表中带有索引的情况下,该操作效率高。
–索引可以提供查询效率,但是会影响增删改效率。
truncate table person;

序列

----序列不真的属于任何一张表,但是可以逻辑和表做绑定。
----序列:默认从1开始,依次递增,主要用来给主键赋值使用。
----dual:虚表,只是为了补全语法,没有任何意义。
create sequence s_person;
select s_person.nextval from dual;
----添加一条记录
insert into person (pid, pname) values (s_person.nextval, ‘小明’);
commit;
select * from person;

序列的应用实现自增

1创建一个表
2创建一个序列
create sequence s_person2
minvalue 1
maxvalue 10000000
start with 1
increment by 1
cache 20;
3创建触发器trigger,用触发器关联起来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person_trigger
before insert on person
for each row
begin
select s_person2.nextval into:new.pid from sys.dual ;
end;
当创建了序列并使用触发器关联的时候,再插入相对字段固定值的时候,也会按照序列的值进行插入,并不会插入所输入的固定值。

单行函数

–单行函数:作用于一行,返回一个值。
—字符函数
select upper(‘yes’) from dual;–YES
select lower(‘YES’) from dual;–yes
----数值函数
select round(56.16, -2) from dual;—四舍五入,后面的参数表示保留的位数
select trunc(56.16, -1) from dual;—直接截取,不在看后面位数的数字是否大于5.
如果为正数则表示从小数点右边开始的位置进行四舍五入,如果为负数则表示从小数点开始左边的位数,相应整数数字用0填充,小数被去掉。
select mod(10, 3) from dual;—求余数

----日期函数

日期 – 数字 = 日期
日期 + 数字 = 日期
日期 – 日期 = 数字

----查询出emp表中所有员工入职距离现在几天。
select sysdate-e.hiredate from emp e;
----算出明天此刻
select sysdate+1 from dual;
----查询出emp表中所有员工入职距离现在几月。
select months_between(sysdate,e.hiredate) from emp e;
----查询出emp表中所有员工入职距离现在几年。
select months_between(sysdate,e.hiredate)/12 from emp e;
----查询出emp表中所有员工入职距离现在几周。
select round((sysdate-e.hiredate)/7) from emp e;
—日期转字符串
select to_char(sysdate, ‘fm yyyy-mm-dd hh24:mi:ss’) from dual;
—字符串转日期
select to_date(‘2018-6-7 16:39:50’, ‘fm yyyy-mm-dd hh24:mi:ss’) from dual;
其中fm主要是为了去掉前导0
----通用函数
—算出emp表中所有员工的年薪
----奖金里面有null值,如果null值和任意数字做算术运算,结果都是null。
select e.sal*12+nvl(e.comm, 0) from emp e;
nvl主要是来做空值处理,null和任何数进行计算的时候都是null,因次使用nvl函数来做空值null的处理。
—条件表达式
—条件表达式的通用写法,mysql和oracle通用
—给emp表中员工起中文名
select e.ename,
case e.ename
when ‘SMITH’ then ‘曹贼’
when ‘ALLEN’ then ‘大耳贼’
when ‘WARD’ then ‘诸葛小儿’
–else ‘无名’
end
from emp e;
—判断emp表中员工工资,如果高于3000显示高收入,如果高于1500低于3000显示中等收入,
-----其余显示低收入
select e.sal,
case
when e.sal>3000 then ‘高收入’
when e.sal>1500 then ‘中等收入’
else ‘低收入’
end
from emp e;
----oracle中除了起别名,都用单引号。
----oracle专用条件表达式
select e.ename,
decode(e.ename,
‘SMITH’, ‘曹贼’,
‘ALLEN’, ‘大耳贼’,
‘WARD’, ‘诸葛小儿’,
‘无名’) “中文名”
from emp e;

–多行函数【聚合函数】:作用于多行,返回一个值。

select count(1) from emp;—查询总数量
select sum(sal) from emp;—工资总和
select max(sal) from emp;—最大工资
select min(sal) from emp;—最低工资
select avg(sal) from emp;—平均工资

分组查询

—查询出每个部门的平均工资
—分组查询中,出现在group by后面的原始列,才能出现在select后面
—没有出现在group by后面的列,想在select后面,必须加上聚合函数。
—聚合函数有一个特性,可以把多行记录变成一个值。
select e.deptno, avg(e.sal)–, e.ename
from emp e
group by e.deptno;
—查询出平均工资高于2000的部门信息
select e.deptno, avg(e.sal) asal
from emp e
group by e.deptno
having avg(e.sal)>2000;
—所有条件都不能使用别名来判断。
–比如下面的条件语句也不能使用别名当条件
select ename, sal s from emp where sal>1500;
—查询出每个部门工资高于800的员工的平均工资
select e.deptno, avg(e.sal) asal
from emp e
where e.sal>800
group by e.deptno;
----where是过滤分组前的数据,having是过滤分组后的数据。
—表现形式:where必须在group by之前,having是在group by之后。
—查询出每个部门工资高于800的员工的平均工资
—然后再查询出平均工资高于2000的部门
select e.deptno, avg(e.sal) asal
from emp e
where e.sal>800
group by e.deptno
having avg(e.sal)>2000;

----oracle中的分页

—rownum行号:当我们做select操作的时候,
–每查询出一行记录,就会在该行上加上一个行号,
–行号从1开始,依次递增,不能跳着走。

----排序操作会影响rownum的顺序
select rownum, e.* from emp e order by e.sal desc
----如果涉及到排序,但是还要使用rownum的话,我们可以再次嵌套查询。
select rownum, t.* from(
select rownum, e.* from emp e order by e.sal desc) t;

----emp表工资倒叙排列后,每页五条记录,查询第二页。
----rownum行号不能写上大于一个正数。
select * from(
select rownum rn, tt.* from(
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sal desc
) tt where rownum<11
) where rn>5

多表连接的问题

—多表查询中的一些概念
—笛卡尔积
select *
from emp e, dept d;
—等值连接
select *
from emp e, dept d
where e.deptno=d.deptno;
—内连接
select *
from emp e inner join dept d
on e.deptno = d.deptno;
—查询出所有部门,以及部门下的员工信息。【外连接】
select *
from emp e right join dept d
on e.deptno=d.deptno;
—查询所有员工信息,以及员工所属部门
select *
from emp e left join dept d
on e.deptno=d.deptno;
—oracle中专用外连接
select *
from emp e, dept d
where e.deptno(+) = d.deptno;

select * from emp;
—查询出员工姓名,员工领导姓名
—自连接:自连接其实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把一张表看成多张表。
select e1.ename, e2.ename
from emp e1, emp e2
where e1.mgr = e2.empno;
------查询出员工姓名,员工部门名称,员工领导姓名,员工领导部门名称
select e1.ename, d1.dname, e2.ename, d2.dname
from emp e1, emp e2, dept d1, dept d2
where e1.mgr = e2.empno
and e1.deptno=d1.deptno
and e2.deptno=d2.deptno;

1.内连接 (inner join)

做内连接得到的是a和b的关联关系的列同时存在的进行连接,内连后a和b关联列相同的a中数据和b中数据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表数据。等值连接也属于内连接
– a 表和 b 表做内连接
– a 表中的 bNO 和 b 表中的 NO 都不为 null 且a.bNo=b.NO 组成一条新数据。
SELECT * FROM a INNER JOIN b ON(a.bNO=b.NO);

2.外连接

2.1 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简写为 left join)
左外连接是 a 表中的所有行都会显示,b表 中的对应数据添加在 a 表中的对应数据后面形成新的表数据。
– a 表和 b 表做左连接
– a 表中的所有列都会有,b 表中只有和 a 表中关联的数据才会跟在 a 表对应数据后面
SELECT * FROM a LEFT JOIN b ON(a.bNO=b.NO);
在 oracle 中左连接的另一种写法:会在右侧补空值
SELECT * FROM a, b WHERE a.bNO = b.NO(+);
2.2 右外连接(right outer join :简写为 right join)
右外连接与左外连接刚好相反, b表中的所有行都会显示,a 表 中的对应数据添加在 b 表中的对应数据后面形成新的表数据。
– a 表和 b 表做右连接
– b 表中的所有列都会有,a 表中只有和 b 表中关联的数据才会跟在 b 表对应数据后面
SELECT * FROM a RIGHT JOIN b ON(a.bNO=b.NO);
在 oracle 中右连接的另一种写法:会在左侧补空值
SELECT * FROM a, b WHERE a.bNo(+) = b.NO;
2.3全连接
SELECT * FROM a full JOIN b ON(a.bNO=b.NO);
a表和b表的各自不存在的数据行都会分别去补充空数据。

—视图

—视图的概念:视图就是提供一个查询的窗口,所有数据来自于原表。

—查询语句创建表
create table emp as select * from scott.emp;
select * from emp;
—创建视图【必须有dba权限】
create view v_emp as select ename, job from emp;
—查询视图
select * from v_emp;
—修改视图[不推荐]
update v_emp set job=‘CLERK’ where ename=‘ALLEN’;
commit;
—创建只读视图
create view v_emp1 as select ename, job from emp with read only;
—视图的作用?
—第一:视图可以屏蔽掉一些敏感字段。
—第二:保证总部和分部数据及时统一。
视图和表的关系相当于是对同一份数据进行操作,改动其中任意一个,另一个都会相应改变。

—索引

–索引的概念:索引就是在表的列上构建一个二叉树
----达到大幅度提高查询效率的目的,但是索引会影响增删改的效率。
—单列索引
—创建单列索引
create index idx_ename on emp(ename);
—单列索引触发规则,条件必须是索引列中的原始值。
—单行函数,模糊查询,都会影响索引的触发。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name=‘SCOTT’
—复合索引
—创建复合索引
create index idx_enamejob on emp(ename, job);
—复合索引中第一列为优先检索列
—如果要触发复合索引,必须包含有优先检索列中的原始值。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name=‘SCOTT’ and job=‘xx’;—触发复合索引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name=‘SCOTT’ or job=‘xx’;—不触发索引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name=‘SCOTT’;—触发单列索引。

oracle普通索引和唯一索引的区别:
–创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

–创建普通索引

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
实际区别:

-唯一索引:当前索引列不会有重复的值
-普通索引:当前索引列可能有重复的值
使用区别:

-唯一索引:查找时可以定位精准,不会进行多余的查找,找到数据就可以放回,效率高
-普通索引:找到符合要求的数据后,查询不会停止,会不停的继续向下一个查找,一直持续到下一个的值时不符合要求的才会停止,效率比唯一索引慢
应用场景:如果业务上确定当前列不会重复,就用唯一索引。如果可能会有重复,就用普通索引

索引的优缺点

优点:
唯一所以确保数据唯一性
提升数据检索速度
提升表之间的连接速度
提升排序速度,因为索引是已排好序的
提升范围查询速度

缺点:
费时
维护成本高
占用空间

注意事项:

(1)oracle索引 会有 ASC 和 DESC 排序规则 , 所以在排序字段加索引 务必 排序规则正序倒叙要一致 , 否则索引会失效
例如:create index i_tab_voip_serv_parm on tab_voip_serv_param (
user_id ASC,
voip_username ASC
)tablespace TBS_INDEX_ITMS;
就是正序。
(2)指定存放索引的表空间(索引和原表不在一个表空间时效率更高)
“Oracle强烈建议,任何一个应用程序的库表至少需要创建两个表空间,其中之一用于存储表数据,而另一个用于存储表索引数据。因为如果将表数据和索引数据放在一起,表数据的I/O操作和索引的I/O操作将产生影响系统性能的I/O竞争,降低系统的响应效率。将表数据和索引数据存放在不同的表空间中(如一个为APP_DATA,另一个为APP_IDX),并在物理层面将这两个表空间的数据文件放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就可以避免这种竞争了。”
上面的这句话是正确的,重点在于这句“并在物理层面将这两个表空间的数据文件放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因为如果是一块磁盘的话,建立两个表空间,因为物理上还是在竞争同一块磁盘,所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I/O竞争的问题。另外Oracle提倡这种做法,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如果在两个物理磁盘上创建不同的表空间来规避I/O竞争问题,其二更多的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这样在导入、导出以及设置备份策略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的只备份数据部分等。”

索引失效的情况

1、使用不等于操作符(<>, !=)
下面这种情况,即使在列dept_id有一个索引,查询语句仍然执行一次全表扫描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taff_num <> 1000;
但是开发中的确需要这样的查询,难道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
有!通过把用 or 语法替代不等号进行查询,就可以使用索引,以避免全表扫描:上面的语句改成下面这样的,就可以使用索引了。

select * from dept shere staff_num < 1000 or dept_id > 1000;

2、使用 is null 或 is not null
  使用 is null 或is nuo null也会限制索引的使用,因为数据库并没有定义null值。如果被索引的列中有很多null,就不会使用这个索引(除非索引是一个位图索引,关于位图索引,会在以后的blog文章里做详细解释)。在sql语句中使用null会造成很多麻烦。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建表时把需要索引的列定义为非空(not null)
(B-tree索引 is null不会走,is not null会走,位图索引 is null,is not null 都会走 )
3、使用函数
  如果没有使用基于函数的索引,那么where子句中对存在索引的列使用函数时,会使优化器忽略掉这些索引。下面的查询就不会使用索引:

select * from staff where trunc(birthdate) = '01-MAY-82';

但是把函数应用在条件上,索引是可以生效的,把上面的语句改成下面的语句,就可以通过索引进行查找。

select * from staff where birthdate < (to_date('01-MAY-82') + 0.9999);

4、比较不匹配的数据类型
  比较不匹配的数据类型也是难于发现的性能问题之一。下面的例子中,dept_id是一个varchar2型的字段,在这个字段上有索引,但是下面的语句会执行全表扫描。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dept_id = 900198;

这是因为oracle会自动把where子句转换成to_number(dept_id)=900198,就是3所说的情况,这样就限制了索引的使用。把SQL语句改为如下形式就可以使用索引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dept_id = '900198';

5、使用like子句
  使用like子句查询时,数据需要把所有的记录都遍历来进行判断,索引不能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也要尽量避免。
Like 的字符串中第一个字符如果是‘%’则用不到索引
Column1 like ‘aaa%’ 是可以的
Column1 like ‘%aaa%’用不到
6、索引本身失效,需要rebuild索引。

alter index <index_name> rebuild;

7、基于cost的成本分析,访问的表过小,使用全表扫描的消耗小于使用索引。
Oracle的优化器共有3种:
a. RULE (基于规则) b. COST (基于成本) c. CHOOSE (选择性)。
9、not in ,not exist.不会走索引
10、单独引用复合索引里非第一位置的索引列.

查看执行情况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 from person where pname like '%1';
SELECT * FROM TABLE(DBMS_XPLAN.DISPLAY);
sql优化

少用子查询
不用*
多用别名
及时提交事务释放资源
exists代替in
驱动表的选择
最大过滤条件方最后

主键

主键(primary key)是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它的值用于唯一地标识表中的某一条记录。

所谓的复合主键,就是指你表的主键含有一个以上的字段组成。 如果表里没有可以当唯一主键,可以使用复合主键,确定一条记录的唯一性。
在创建表后,使用alter table语法
语法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PRIMARY KEY (col1, col2,...coln);

oracle创建主键时会自动在该列上创建索引。

外键

外键:表的外键是另一表的主键, 外键可以有重复的, 可以是空值;用来和其他表建立联系用的;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外键。

-增加外键:
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外键名 foreign key (字段名1) references 关联表 (字段名2);
—pl/sql编程语言

—pl/sql编程语言是对sql语言的扩展,使得sql语言具有过程化编程的特性。
—pl/sql编程语言比一般的过程化编程语言,更加灵活高效。
—pl/sql编程语言主要用来编写存储过程和存储函数等。

—声明方法

—赋值操作可以使用:=也可以使用into查询语句赋值
declare
i number(2) := 10;
s varchar2(10) := ‘小明’;
ena emp.ename%type;—引用型变量
emprow emp%rowtype;—记录型变量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i);
dbms_output.put_line(s);
select ename into ena from emp where empno = 7788;
dbms_output.put_line(ena);
select * into emprow from emp where empno = 7788;
dbms_output.put_line(emprow.ename || ‘的工作为:’ || emprow.job);
end;

—pl/sql中的if判断

—输入小于18的数字,输出未成年
—输入大于18小于40的数字,输出中年人
—输入大于40的数字,输出老年人
declare
i number(3) := ⅈ
begin
if i<18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未成年’);
elsif i<40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中年人’);
else
dbms_output.put_line(‘老年人’);
end if;
end;

—pl/sql中的loop循环

—用三种方式输出1到10是个数字
—while循环
declare
i number(2) := 1;
begin
while i<11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i);
i := i+1;
end loop;
end;
—exit循环
declare
i number(2) := 1;
begin
loop
exit when i>10;
dbms_output.put_line(i);
i := i+1;
end loop;
end;
—for循环
declare

begin
for i in 1…10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i);
end loop;
end;

—游标:可以存放多个对象,多行记录。

—输出emp表中所有员工的姓名
declare
cursor c1 is select * from emp;
emprow emp%rowtype;
begin
open c1;
loop
fetch c1 into emprow;
exit when c1%notfound;
dbms_output.put_line(emprow.ename);
end loop;
close c1;
end;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存储过程就是提前已经编译好的一段pl/sql语言,放置在数据库端
--------可以直接被调用。这一段pl/sql一般都是固定步骤的业务。
----给指定员工涨100块钱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1(eno emp.empno%type)
is

begin
update emp set sal=sal+100 where empno = eno;
commit;
end;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o = 7788;
----测试p1
declare

begin
p1(7788);
en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