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index)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有序),最常见的采用得B+树(平衡搜索树)储存索引。
索引的优势:
- 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降低数据库的IO成本。
- 通过索引列对数据进行排序,降低数据排序的成本,降低CPU的消耗。
索引的劣势:
- 索引也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
- 虽然索引提高了查询效率,同时却也降低了更新表的速度。
索引的分类:
- 单值索引:每一个索引只包含单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单值索引。
- 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
- 复合索引:就一个索引包含多个列。
索引创建:
create index index_name on 表名(某一列名);
查看索引:
show index from tab_name;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index_name on tab_name;
索引设计原则:
- 对查询频次较高,且数据量比较大的表建立索引。
- 索引字段的选择,最佳候选列应当从where子句的条件中提取,如果where子句中的组合比较多,那么应当挑选最常用、过滤效果最好的列的组合。
- 使用唯一索引,区分度越高,使用索引的效率越高。
- 索引可以有效的提升查询数据的效率,但索引数量不是多多益善,索引越多,维护索引的代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对于插入、更新、删除等DML操作比较频繁的表来说,索引过多,会引入相当高的维护代价,降低DML操作的效率,增加相应操作的时间消耗。另外索引过多的话,MySQL也会犯选择困难病,虽然最终仍然会找到一个可用的索引,但无疑提高了选择的代价。
- 使用短索引,索引创建之后也是使用硬盘来存储的,因此提升索引访问的I/O效率,也可以提升总体的访问效率。假如构成索引的字段总长度比较短,那么在给定大小的存储块内可以存储更多的索引值,相应的可以有效的提升MySQL访问索引的I/O效率。
- 利用最左前缀,N个列组合而成的组合索引,那么相当于是创建了N个索引,如果查询时where子句中使用了组成该索引的前几个字段,那么这条查询SQL可以利用组合索引来提升查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