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DB方式下,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手动执行持久化数据命令来让redis进行一次数据快照,另一种则是根据你所配置的配置文件 的 策略,达到策略的某些条件时来自动持久化数据。而手动执行持久化命令,你依然有两种选择,那就是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
save操作在Redis主线程中工作,因此会阻塞其他请求操作,应该避免使用。
(默认下,持久化到dump.rdb文件,并且在redis重启后,自动读取其中文件,据悉,通常情况下一千万的字符串类型键,1GB的快照文件,同步到内存中的 时间是20-30秒)
bgSave则是调用Fork,产生子进程,父进程继续处理请求。子进程将数据写入临时文件,并在写完后,替换原有的.rdb文件。Fork发生时,父子进程内存共享,所以为了不影响子进程做数据快照,在这期间修改的数据,将会被复制一份,而不进共享内存。所以说,RDB所持久化的数据,是Fork发生时的数据。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持久化数据,如果因为某些情况宕机,则会丢失一段时间的数据。如果你的实际情况对数据丢失没那么敏感,丢失的也可以从传统数据库中获取或者说丢失部分也无所谓,那么你可以选择RDB持久化方式。
配置文件的策略,实际上它和bgsave命令持久化原理是相同的。
这是配置文件默认的策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或,每隔900秒,在这期间变化了至少一个键值,做快照。或者每三百秒,变化了十个键值做快照。或者每六十秒,变化了至少一万个键值,做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