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总结

Spring框架由Rod Johnson创作,旨在简化Java企业级开发,提供轻量级、分层架构,包括核心容器、AOP、数据访问/集成等多个模块。核心容器由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组成,负责组件的生命周期管理。依赖注入(DI)是Spring的重要特性,通过构造器注入和setter注入方式实现对象间依赖关系的解耦。Spring的IoC容器通过读取配置元数据实例化Bean,提供单例和原型两种作用域。此外,Spring还支持AOP,实现横切关注点的分离,提供了前置、后置、环绕等多种通知类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spring的起源和背景

Rod Johson在2002年编著的《Expert one to one J2EE design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对Java EE正统框架臃肿、低效、脱离现实的种种现状提出了质疑,并积极寻求探索革新之道。以此书为指导思想,他编写了interface21框架,这是一个力图冲破Java EE传统开发的困境,从实际需求出发,着眼于轻便、灵巧,易于开发、测试和部署的轻量级开发框架。Spring框架即以interface21框架为基础,经过重新设计,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于2004年3月24日,发布了1.0正式版。

Spring致力于J2EE应用的各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某一层的方案。可以说Spring是企业应用开发的“一站式”选择,并贯穿表现层、业务层及持久层。然而,Spring并不想取代那些已有的框架,而与它们无缝地整合。

spring的设计目标:遵循一系列的接口标准,这样的好处是只需要简单的Java对象或者Javabean就能进行Java EE开发,这样开发的入门、测试、应用部署都得到了简化。

二、spring简介

Spring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简化采用Java语言开发企业级程序的一个分层的框架。

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它由Rod Johnson创建。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Spring使用基本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只可能由EJB完成的事情。然而,Spring的用途不仅限于服务器端的开发。从简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的角度而言,任何Java应用都可以从Spring中受益。

三、spring的核心模块

 

 

 

 Spring 框架是一个分层架构,由 7 个定义良好的模块组成。Spring 模块构建在核心容器之上,核心容器定义了创建、配置和管理 bean 的方式,组成 Spring 框架的每个模块(或组件)都可以单独存在,或者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模块联合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1)Spring Core:核心容器,BeanFactory提供了组件生命周期的管理,组件的创建,   装配,销毁等功能

核心容器提供 Spring 框架的基本功能。核心容器的主要组件是 BeanFactory,它是工厂模式的实现。BeanFactory 使用控制反转IOC) 模式将应用程序的配置和依赖性规范与实际的应用程序代码分开。

 

(2)Spring 上下文

Spring 上下文是一个配置文件,向 Spring 框架提供上下文信息。Spring 上下文包括企业服务,例如 JNDI、EJB、电子邮件、国际化、校验和调度功能。

(3)Spring AOP提供切面支持

通过配置管理特性,Spring AOP 模块直接将面向方面的编程功能集成到了 Spring 框架中。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使 Spring 框架管理的任何对象支持 AOP。Spring AOP 模块为基于 Spring 的应用程序中的对象提供了事务管理服务。通过使用 Spring AOP,不用依赖 EJB 组件,就可以将声明性事务管理集成到应用程序中。

(4)Spring DAO:提供事务支持,JDBC,DAO支持  

JDBC DAO 抽象层提供了有意义的异常层次结构,可用该结构来管理异常处理和不同数据库供应商抛出的错误消息。异常层次结构简化了错误处理,并且极大地降低了需要编写的异常代码数量(例如打开和关闭连接)。Spring DAO 的面向 JDBC 的异常遵从通用的 DAO 异常层次结构。

(5)Spring ORM:对流行的O/R Mapping封装或支持

Spring 框架插入了若干个 ORM 框架,从而提供了 ORM 的对象关系工具,其中包括 JDO、Hibernate 和 iBatis SQL Map。所有这些都遵从 Spring 的通用事务和 DAO 异常层次结构。

(6)Spring Web 模块:提供Web应用上下文,对Web开发提供功能上的支持,如请求,表单,异常等。

Web 上下文模块建立在应用程序上下文模块之上,为基于 Web 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上下文。所以,Spring 框架支持与 Jakarta Struts 的集成。Web 模块还简化了处理多部分请求以及将请求参数绑定到域对象的工作。

(7)Spring MVC 框架:全功能MVC框架,作用等同于Struts。

MVC 框架是一个全功能的构建 Web 应用程序的 MVC 实现。通过策略接口,MVC 框架变成为高度可配置的,MVC 容纳了大量视图技术,其中包括 JSP、Velocity、Tiles、iText 和 POI。

Spring 框架的功能可以用在任何 J2EE 服务器中,大多数功能也适用于不受管理的环境。Spring 的核心要点是:支持不绑定到特定 J2EE 服务的可重用业务和数据访问对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对象可以在不同 J2EE 环境 (Web 或 EJB)、独立应用程序、测试环境之间重用。

 

ApplicationContext容器以及事件机制

spring容器最基本的接口是BeanFactory,负责配置、创建、管理bean,他的子接口之一:ApplicationContext,也叫做spring的上下文。ApplicationContext是BeanFactory的子接口,在web应用中,通常会用到XmlWebApplicationContext、AnnotationCofigWebApplicationContext两个实现类。

1)ApplicationContext简介

    系统创建ApplicationContext容器的时候,默认会预先初始化所有的单例的bean,调用构造器创建实例对象,然后通过set方法注入依赖的对象实例。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会面临着一个问题,容器在初始化的时候会有较大的性能的消耗,但是一旦初始化完成之后,程序在获取单例的bean的时候,又会获得较好的性能。

2)ApplicationContext的事件机制

    ApplicationContext的事件机制属于观察者设计模式(设计模式篇会在后期专门推出请读者关注),通过ApplicationEvent和ApplicationListener接口,可以实现ApplicationContext的事件处理。

spring事件机制中ApplicationEvent和ApplicationListener起到重要作用。其中,ApplicationEvent:由ApplicationContext发布。ApplicationListener可以由容器里面任何的监听器bean担任。

 

3)spring的内置事件:

(1) ContextRefreshedEvent: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初始化或者刷新的时候会触发这个事件。

(2) ContextStartedEvent:当使用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的子接口)接口的start方法启动ApplicationContext容器的时候触发这个事件。

(3)ContextClosedEvent:当使用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的子接口)接口的close方法启动ApplicationContext容器的时候触发这个事件。

(4)ContextStoppedEvent:当使用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的子接口)接口的stop方法启动ApplicationContext容器的时候触发这个事件。

(5)RequestHandledEvent:web相关的事件,只能用在DispatcherServlet的web应用中,在使用spring作为mvc控制器的时候,处理完用户的请求后,系统会自动的调用。

另外webSocket服务中,还有,SessionConnectedEvent、SessionConnectEvent、SessionDisconnectEvent三个事件。

四、依赖注入(DI)

1 .依赖和依赖注入

       传统应用程序设计中所说的依赖一般指“类之间的关系”

     泛化:表示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接口与接口之间的继承关系;

     实现:表示类对接口的实现;

     依赖:当类与类之间有使用关系时就属于依赖关系,不同于关联关系,依赖不具有“拥有关系”,而是一种“相识关系”,只在某个特定地方(比如某个方法体内)才有关系。

     关联:表示类与类或类与接口之间的依赖关系,表现为“拥有关系”;具体到代码可以用实例变量来表示;

     聚合:属于是关联的特殊情况,体现部分-整体关系,是一种弱拥有关系;整体和部分可以有不一样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弱关联;

     组合:属于是关联的特殊情况,也体现了体现部分-整体关系,是一种强“拥有关系”;整体与部分有相同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强关联;

spring IoC容器的依赖有两层含义:Bean依赖容器和容器注入Bean的依赖资源:

     Bean依赖容器:也就是说Bean要依赖于容器,这里的依赖是指容器负责创建Bean并管理Bean的生命周期,正是由于由容器来控制创建Bean并注入依赖,也就是控制权被反转了,这也正是IoC名字的由来,此处的有依赖是指Bean和容器之间的依赖关系。

     容器注入Bean的依赖资源:容器负责注入Bean的依赖资源,依赖资源可以是Bean、外部文件、常量数据等,在Java中都反映为对象,并且由容器负责组装Bean之间的依赖关系,此处的依赖是指Bean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认为是传统类与类之间的“关联”、“聚合”、“组合”关系。

 为什么要应用依赖注入,应用依赖注入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动态替换Bean依赖对象,程序更灵活:替换Bean依赖对象,无需修改源文件:应用依赖注入后,由于可以采用配置文件方式实现,从而能随时动态的替换Bean的依赖对象,无需修改java源文件;

     更好实践面向接口编程,代码更清晰:在Bean中只需指定依赖对象的接口,接口定义依赖对象完成的功能,通过容器注入依赖实现;

     更好实践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因为IoC容器采用注入依赖,也就是组合对象,从而更好的实践对象组合。

采用对象组合,Bean的功能可能由几个依赖Bean的功能组合而成,其Bean本身可能只提供少许功能或根本无任何功能,全部委托给依赖Bean,对象组合具有动态性,能更方便的替换掉依赖Bean,从而改变Bean功能;

而如果采用类继承,Bean没有依赖Bean,而是采用继承方式添加新功能,,而且功能是在编译时就确定了,不具有动态性,而且采用类继承导致Bean与子Bean之间高度耦合,难以复用。

     增加Bean可复用性:依赖于对象组合,Bean更可复用且复用更简单;

     降低Bean之间耦合:由于我们完全采用面向接口编程,在代码中没有直接引用Bean依赖实现,全部引用接口,而且不会出现显示的创建依赖对象代码,而且这些依赖是由容器来注入,很容易替换依赖实现类,从而降低Bean与依赖之间耦合;

     代码结构更清晰:要应用依赖注入,代码结构要按照规约方式进行书写,从而更好的应用一些最佳实践,因此代码结构更清晰。

 其实依赖注入只是一种装配对象的手段,设计的类结构才是基础,如果设计的类结构不支持依赖注入,Spring IoC容器也注入不了任何东西,从而从根本上说“如何设计好类结构才是关键,依赖注入只是一种装配对象手段”。

那容器如何注入Bean的依赖资源?

Spring IoC容器注入依赖资源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实现方式:

     (1)构造器注入:就是容器实例化Bean时注入那些依赖,通过在在Bean定义中指定构造器参数进行注入依赖,包括实例工厂方法参数注入依赖,但静态工厂方法参数不允许注入依赖;

    (2) setter注入:通过setter方法进行注入依赖;

     方法注入:能通过配置方式替换掉Bean方法,也就是通过配置改变Bean方法 功能。 

2.依赖注入的两种方式

2.1构造器注入

       使用构造器注入通过配置构造器参数实现,构造器参数就是依赖。除了构造器方式,还有静态工厂、实例工厂方法可以进行构造器注入。如图3-1所示:

 

 

构造器注入可以根据参数索引注入、参数类型注入或Spring3支持的参数名注入,但参数名注入是有限制的,需要使用在编译程序时打开调试模式

 (1)根据参数索引注入,使用标签“<constructor-arg index="1" value="1"/>”来指定注入的依赖,其中“index”表示索引,从0开始,即第一个参数索引为0,“value”来指定注入的常量值,配置方式如下:

 

(2)根据参数类型进行注入,使用标签“<constructor-arg type="java.lang.String" value="Hello World!"/>”来指定注入的依赖,其中“type”表示需要匹配的参数类型,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是其他类型,如“int”、“java.lang.String”,“value”来指定注入的常量值,配置方式如下:

 

(3)根据参数名进行注入,使用标签“<constructor-arg name="message" value="Hello World!"/>”来指定注入的依赖,其中“name”表示需要匹配的参数名字,“value”来指定注入的常量值,配置方式如下:

 

2.2setter注入

       setter注入,是通过在通过构造器、静态工厂或实例工厂实例好Bean后,通过调用Bean类的setter方法进行注入依赖,如图3-3所示:

 

       setter注入方式只有一种根据setter名字进行注入:

  

 (1) 注入简单属性(String和8中基本类型)

<beans>

<bean id=”BeanId” class=”classpath” autowire=” ” dependency-check=” ”>

   <property name=”parameterName”>

     <value>parameterValue</value>

    </property>

  </bean>

</beans>

对于基本类型,Spring容器会自动作类型转换,以便赋值。

(2) 注入对象

<bean>

 <ref local=”BeanId”>

</bean>

A、让Spring容器在当前配置文件中找到相应的Bean,并调用set方法,注入该Bean。

B、将一个Bean的定义嵌套在另一个Bean中(可读性差),被嵌套的Bean不能采用getBean()返回

C、采用<ref bean=” ”>搜索多个配置文件来注入

(3) 注入集合类型

① Set

Set中存放字符串,对象,集合,不允许重复

② List

List中可以放入字符串,对象,List

③ Map

Map 有<entry>子元素来存取key,value,key只能为String

④ Properties

Properties有<props>子元素

 

3.引用其它Bean

      注入依赖Bean及注入内部Bean。

构造器注入方式:

1)通过” <constructor-arg>”标签的ref属性来引用其他Bean,这是最简化的配置:

 

2)通过” <constructor-arg>”标签的子<ref>标签来引用其他Bean,使用bean属性来指定引用的Bean:

setter注入方式:

1)通过” <property>”标签的ref属性来引用其他Bean,这是最简化的配置:

 

2)通过” <property>”标签的子<ref>标签来引用其他Bean,使用bean属性来指定引用的Bean:

 

设值注入和构造注入的对比

这两种方式,效果是一样的,注入的时机不同,设值注入是先调用无参的构造函数,创建出实例后然后调用set方法注入属性值。而构造输入是通过在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实例的同时完成了注入。

设值注入的优点

1. 通过set的方式设定依赖关系显得更加直观,自然,和javabean写法类似。

2. 复杂的依赖关系,采用构造注入会造成构造器过于臃肿,spring 实例化的时候同时实例化其依赖的全部实例,导致性能下降,set方式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3. 在成员变量可选的情况下,构造注入不够灵活。

构造注入的优点

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构造注入比设值注入好一些。

1. 构造注入可以在构造器中决定依赖关系的注入顺序,优先依赖的优先注入,构造注入可以清楚的分清注入的顺序。

2. 组件的调用者无需知道组件内部的依赖关系,符合高内聚原则。

4. Bean的作用域

       什么是作用域呢?即“scope”,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一般指对象或变量之间的可见范围。而在Spring容器中是指其创建的Bean对象相对于其他Bean对象的请求可见范围。

Spring提供“singleton”和“prototype”两种基本作用域,另外提供“request”、“session”、“global session”三种web作用域;Spring还允许用户定制自己的作用域。

基本的作用域

(1)singleton:指“singleton”作用域的Bean只会在每个Spring IoC容器中存在一个实例,而且其完整生命周期完全由Spring容器管理。对于所有获取该Bean的操作Spring容器将只返回同一个Bean。

(2)prototype:即原型,指每次向Spring容器请求获取Bean都返回一个全新的Bean,相对于“singleton”来说就是不缓存Bean,每次都是一个根据Bean定义创建的全新Bean。

 Web应用中的作用域

Web应用中,我们可能需要将数据存储到request、session、global session。因此Spring提供了三种Web作用域:request、session、globalSession。

(1)request作用域:表示每个请求需要容器创建一个全新Bean。比如提交表单的数据必须是对每次请求新建一个Bean来保持这些表单数据,请求结束释放这些数据。

(2)session作用域:表示每个会话需要容器创建一个全新Bean。比如对于每个用户一般会有一个会话,该用户的用户信息需要存储到会话中,此时可以将该Bean配置为web作用域。

(3)globalSession:类似于session作用域,只是其用于portlet环境的web应用。如果在非portlet环境将视为session作用域。

五、IOC

1. IoC是什么?

Ioc—Inversion of Control,即“控制反转”,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在Java开发中,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

●谁控制谁,控制什么?

传统Java SE程序设计,我们直接在对象内部通过new进行创建对象,是程序主动去创建依赖对象;而IoC是有专门一个容器来创建这些对象,即由Ioc容器来控制对象的创建

谁控制谁?IoC 容器控制了对象

控制什么?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为何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

有反转就有正转,传统应用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在对象中主动控制去直接获取依赖对象,也就是正转;而反转则是由容器来帮忙创建及注入依赖对象;

为何是反转?

因为由容器帮我们查找及注入依赖对象,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依赖对象,所以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依赖对象的获取被反转了。

传统:都是主动去创建相关对象然后再组合起来:

 

当有了IoC/DI的容器后,在客户端类中不再主动去创建这些对象

  

2  IoC能做什么?

IoC不是一种技术,只是一种思想,

一个重要的面向对象编程的法则,它能指导我们如何设计出松耦合、更优良的程序。

为何要用IoC呢?

传统应用程序都是由我们在类内部主动创建依赖对象,从而导致类与类之间高耦合,难于测试

好处?

有了IoC容器后,把创建和查找依赖对象的控制权交给了容器,由容器进行注入组合对象,所以对象与对象之间是松散耦合,这样也方便测试,利于功能复用,更重要的是使得程序的整个体系结构变得非常灵活。

其实IoC对编程带来的最大改变不是从代码上,而是从思想上,发生了“主从换位”的变化。应用程序原本是老大,要获取什么资源都是主动出击,但是在IoC/DI思想中,应用程序就变成被动的了,被动的等待IoC容器来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资源了。 

3  IoC和DI

DI—Dependency Injection,即“依赖注入”:是组件之间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的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

依赖注入的目的并非为软件系统带来更多功能,而是为了提升组件重用的频率,并为系统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平台。

通过依赖注入机制,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而无需任何代码就可指定目标需要的资源,完成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资源来自何处,由谁实现。 

理解DI的关键是:“谁依赖谁,为什么需要依赖,谁注入谁,注入了什么”, 

●谁依赖于谁:当然是应用程序依赖于IoC容器;

●为什么需要依赖:应用程序需要IoC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谁注入谁:很明显是IoC容器注入应用程序某个对象,应用程序依赖的对象;

●注入了什么: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包括对象、资源、常量数据)。

IoC和DI由什么关系呢?

其实它们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描述,由于控制反转概念比较含糊(可能只是理解为容器控制对象这一个层面,很难让人想到谁来维护对象关系),所以2004年大师级人物Martin Fowler又给出了一个新的名字:“依赖注入”,相对IoC 而言,“依赖注入”明确描述了“被注入对象依赖IoC容器配置依赖对象”。

4.IoC容器的概念

IoC容器就是具有依赖注入功能的容器,IoC容器负责实例化、定位、配置应用程序中的对象及建立这些对象间的依赖。应用程序无需直接在代码中new相关的对象,应用程序由IoC容器进行组装。在springBeanFactory是IoC容器的实际代表者。

Spring IoC容器如何知道哪些是它管理的对象呢?

这就需要配置文件,Spring IoC容器通过读取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元数据,通过元数据对应用中的各个对象进行实例化及装配。一般使用基于xml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元数据,而且Spring与配置文件完全解耦的,可以使用其他任何可能的方式进行配置元数据,比如注解、基于java文件的、基于属性文件的配置都可以。

5.Bean的概念

IoC容器管理的那些组成应用程序的对象我们就叫它Bean, Bean就是由Spring容器初始化、装配及管理的对象,除此之外,bean就与应用程序中的其他对象没有什么区别了。那IoC怎样确定如何实例化Bean、管理Bean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管理Bean呢?这就需要配置元数据,在Spring中由BeanDefinition代表。

 

6.实例化Bean

Spring IoC容器如何实例化Bean呢?

传统应用程序可以通过new和反射方式进行实例化Bean。而Spring IoC容器则需要根据Bean定义里的配置元数据使用反射机制来创建Bean。在Spring IoC容器中根据Bean定义创建创建Bean的三个方式: 

1.使用构造器创建Bean实例

使用构造器来创建Bean实例是最常见的情况,如果不采用构造注入,Spring底层会调用Bean类的无参数构造器来创建实例,因此要求该Bean类提供无参数的构造器。

采用默认的构造器创建Bean实例,Spring对Bean实例的所有属性执行默认初始化,即所有的基本类型的值初始化为0或false;所有的引用类型的值初始化为null。

2.使用静态工厂方法创建Bean

使用静态工厂方法创建Bean实例时,class属性也必须指定,但此时class属性并不是指定Bean实例的实现类,而是静态工厂类,Spring通过该属性知道由哪个工厂类来创建Bean实例。

除此之外,还需要使用factory-method属性来指定静态工厂方法,Spring将调用静态工厂方法返回一个Bean实例,一旦获得了指定Bean实例,Spring后面的处理步骤与采用普通方法创建Bean实例完全一样。如果静态工厂方法需要参数,则使用<constructor-arg.../>元素指定静态工厂方法的参数。

3.调用实例工厂方法创建Bean

例工厂方法与静态工厂方法只有一个不同:调用静态工厂方法只需使用工厂类即可,而调用实例工厂方法则需要工厂实例。使用实例工厂方法时,配置Bean实例的<bean.../>元素无须class属性,配置实例工厂方法使用factory-bean指定工厂实例。
采用实例工厂方法创建Bean的<bean.../>元素时需要指定如下两个属性:

factory-bean: 该属性的值为工厂Bean的id。

factory-method: 该属性指定实例工厂的工厂方法。

若调用实例工厂方法时需要传入参数,则使用<constructor-arg.../>元素确定参数值。

 

六、AOP

1 .AOP是什么?

面向方面编程(AOP):也可称为面向切面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提供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程序结构从而完善面向对象编程(OOP)。 

       在进行OOP开发时,都是基于对组件(比如类)进行开发,然后对组件进行组合,OOP最大问题就是无法解耦组件进行开发,比如我们上边举例,而AOP就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而出现的,它来进行这种耦合的分离。

       AOP为开发者提供一种进行横切关注点(比如日志关注点横切了支付关注点)分离并织入的机制,把横切关注点分离,然后通过某种技术织入到系统中,从而无耦合的完成了我们的功能。

2.能干什么?

AOP主要用于横切关注点分离和织入,因此需要理解横切关注点和织入:

关注点:可以认为是所关注的任何东西,比如上边的支付组件;

关注点分离:将问题细化从而单独部分,即可以理解为不可再分割的组件,如上边的日志组件和支付组件;

横切关注点:一个组件无法完成需要的功能,需要其他组件协作完成,如日志组件横切于支付组件;

织入:横切关注点分离后,需要通过某种技术将横切关注点融合到系统中从而完成需要的功能,因此需要织入,织入可能在编译期、加载期、运行期等进行。

横切关注点可能包含很多,比如非业务的:日志、事务处理、缓存、性能统计、权限控制等等这些非业务的基础功能;还可能是业务的:如某个业务组件横切于多个模块。  

AOP能干什么?

用于横切关注点的分离和织入横切关注点到系统;比如上边提到的日志等等;

完善OOP;

降低组件和模块之间的耦合性;

使系统容易扩展;

而且由于关注点分离从而可以获得组件的更好复用。

3. AOP的基本概念

概念:

连接点(Jointpoint):表示需要在程序中插入横切关注点的扩展点,连接点可能是类初始化、方法执行、方法调用、字段调用或处理异常等等,Spring只支持方法执行连接点,在AOP中表示为“在哪里干”;

切入点(Pointcut):选择一组相关连接点的模式,即可以认为连接点的集合,Spring支持perl5正则表达式和AspectJ切入点模式,Spring默认使用AspectJ语法,在AOP中表示为“在哪里干的集合”;

通知(Advice):在连接点上执行的行为,通知提供了在AOP中需要在切入点所选择的连接点处进行扩展现有行为的手段;包括前置通知(before advice)、后置通知(after advice)、环绕通知(around advice),在Spring中通过代理模式实现AOP,并通过拦截器模式以环绕连接点的拦截器链织入通知;在AOP中表示为“干什么”;

方面/切面(Aspect):横切关注点的模块化,比如上边提到的日志组件。可以认为是通知、引入和切入点的组合;在Spring中可以使用Schema和@AspectJ方式进行组织实现;在AOP中表示为“在哪干和干什么集合”;

引入(inter-type declaration):也称为内部类型声明,为已有的类添加额外新的字段或方法,Spring允许引入新的接口(必须对应一个实现)到所有被代理对象(目标对象), 在AOP中表示为“干什么(引入什么)”;

目标对象(Target Object):需要被织入横切关注点的对象,即该对象是切入点选择的对象,需要被通知的对象,从而也可称为“被通知对象”;由于Spring AOP 通过代理模式实现,从而这个对象永远是被代理对象,在AOP中表示为“对谁干”;

AOP代理(AOP Proxy):AOP框架使用代理模式创建的对象,从而实现在连接点处插入通知(即应用切面),就是通过代理来对目标对象应用切面。在Spring中,AOP代理可以用JDK动态代理或CGLIB代理实现,而通过拦截器模型应用切面。

织入(Weaving):织入是一个过程,是将切面应用到目标对象从而创建出AOP代理对象的过程,织入可以在编译期、类装载期、运行期进行。

AOP中,通过切入点选择目标对象的连接点,然后在目标对象的相应连接点处织入通知,而切入点和通知就是切面(横切关注点),而在目标对象连接点处应用切面的实现方式是通过AOP代理对象

4.AOP代理

AOP代理的目的就是将切面织入到目标对象。

采用动态代理模式。spring中的AOP代理由Spring的IOC容器负责生成、管理,其依赖关系也由IOC容器负责管理,因此,AOP代理可以直接使用容器中的其他Bean作为目标。Spring默认是由Java动态代理来创建AOP代理的。(通过JDK代理生成AOP代理对象)
代理机制

Spring AOP通过代理模式实现,目前支持两种代理:JDK动态代理、CGLIB代理来创建AOP代理,Spring建议优先使用JDK动态代理。

JDK动态代理:使用java.lang.reflect.Proxy动态代理实现,即提取目标对象的接口,然后对接口创建AOP代理。

CGLIB代理:CGLIB代理不仅能进行接口代理,也能进行类代理,CGLIB代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不能通知final方法,因为final方法不能被覆盖(CGLIB通过生成子类来创建代理)。

       会产生两次构造器调用,第一次是目标类的构造器调用,第二次是CGLIB生成的代理类的构造器调用。如果需要CGLIB代理方法,请确保两次构造器调用不影响应用。

 

Spring AOP默认首先使用JDK动态代理来代理目标对象,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任何接口将使用CGLIB代理,如果需要强制使用CGLIB代理,请使用如下方式指定:

 

Spring AOP采用动态代理的过程:

(1) 将切面使用动态代理的方式动态织入到目标对象(被代理类),形成一个代理对象;

(2) 目标对象如果没有实现代理接口,那么Spring会采用CGLib来生成代理对象,该代理对象是目标对象的子类;

(3) 目标对象如果是final类,并且也没实现代理接口,就不能运用AOP。

 

七、Spring的通知

1、Spring的通知类型

(1) MethodBeforeAdvice

  类全名:org.springframework.aop.MethodBeforeAdvice

  在方法调用之前,做处理。

  不能够改变返回值

  不能够改变目标方法的流程,也不能中断流程的处理过程(除非抛出异常)

(2) AfterReturningAdvice

  类全名:org.springframework.aop.AfterReturningAdvice  

在方法调用之后,做处理。

  不能够改变返回值

  不能够改变目标方法的流程,也不能中断流程的处理过程(除非抛出异常)

(3) MethodInterceptor

  类全名:org.aopalliance.intercept.MethodInterceptor

在方法调用之前以及之后,做处理。

  可以改变返回值,也可以改变流程。

(4) ThrowsAdvice

  类全名:org.springframework.aop.ThrowsAdvice

在方法抛出异常后,做处理。

  当该通知处理完异常后,会简单地将异常再次抛出给目标调用方法。

2、配置过程:

  (1)配置目标对象

  (2)配置通知

  (3)利用ProxyFactoryBean将通知织入到目标对象,形成一个动态代理对象

  (4)客户端使用动态代理来访问目标对象的方法。

 

在默认情况下,通知会应用到所有的方法之上。

Pointcut:

根据方法和类决定在什么地方织入通知

Advisor:

Pointcut与Advice结合到一起。

 

八、为什么要使用spring

  因为只要是OOP开发的应用,都是由对象与对象之间进行协作进行工作的,那么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管理(依赖关系)如果需要自己用代码进行维护很麻烦。用了Spring就可以省去这麻烦的工作了

Spring是独特的,因为若干个原因:

◆它定位的领域是许多其他流行的framework没有的。Spring关注提供一种方法管理你的业务对象。

◆ Spring是全面的和模块化的。Spring有分层的体系结构,这意味着你能选择使用它孤立的任何部分,它的架构仍然是内在稳定的。因此从你的学习中,你可得到最大的价值。例如,你可能选择仅仅使用Spring来简单化JDBC的使用,或用来管理所有的业务对象。

◆它的设计从底部帮助你编写易于测试的代码。Spring是用于测试驱动工程的理想的framework。

Spring对你的工程来说,它不需要一个以上的framework。Spring是潜在地一站式解决方案,定位于与典型应用相关的大部分基础结构。它也涉及到其他framework没有考虑到的内容。

九、spring的目的?意义?

◆目的: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

◆功能:使用基本的JavaBean代替EJB,并提供了更多的企业应用功能

◆范围:任何Java应用

◆意义:1,降低开发成本.2,方便使用.

十、spring的优缺点

1. 提供了一种管理对象的方法,可以把中间层对象有效地组织起来。一个完美的框架“黏合剂”。
2. 采用了分层结构,可以增量引入到项目中。
3. 有利于面向接口编程习惯的养成。
4. 目的之一是为了写出易于测试的代码。
5. 非侵入性,应用程序对Spring API的依赖可以减至最小限度。
6. 一致的数据访问介面。
7. 一个轻量级的架构解决方案。

Spring优点:

低侵入式设计,代码的污染极低。

独立于各种应用服务器,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可以真正实现Write Once,Run Anywhere的承诺。

Spring的IoC容器降低了业务对象替换的复杂性,提高了组件之间的解耦。

Spring的AOP支持允许将一些通用任务如安全、事务、日志等进行集中式管理,从而提供了更好的复用。

Spring的ORM和DAO提供了与第三方持久层框架的良好整合,并简化了底层的数据库访问。

Spring的高度开放性,并不强制应用完全依赖于Spring,开发者可自由选用Spring框架的部分或全部。

 

 

十一、spring带给我们什么

◆方便解耦,简化开发

    通过Spring提供的IoC容器,我们可以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交由Spring进行控制,避免硬编码所造成的过度程序耦合。有了Spring,用户不必再为单实例模式类、属性文件解析等这些很底层的需求编写代码,可以更专注于上层的应用。

◆AOP编程的支持

    通过Spring提供的AOP功能,方便进行面向切面的编程,许多不容易用传统OOP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AOP轻松应付。

◆声明式事务的支持

    在Spring中,我们可以从单调烦闷的事务管理代码中解脱出来,通过声明式方式灵活地进行事务的管理,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方便程序的测试

    可以用非容器依赖的编程方式进行几乎所有的测试工作,在Spring里,测试不再是昂贵的操作,而是随手可做的事情。

◆方便集成各种优秀框架

Spring不排斥各种优秀的开源框架,相反,Spring可以降低各种框架的使用难度,Spring提供了对各种优秀框架(如Struts,Hibernate、Hession、Quartz)等的直接支持。

◆降低Java EE API的使用难度

Spring对很多难用的Java EE API(如JDBC,JavaMail,远程调用等)提供了一个薄薄的封装层,通过Spring的简易封装,这些Java EE API的使用难度大为降低。

◆Java 源码是经典学习范例

十二、spring能做什么

Spring的主要目的是使J2EE易用和促进好编程习惯。

Spring的目标是使已存在的技术更加易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