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路设计中除了要对信号完整性进行仿真与分析,电源完整性也占据着半壁江山,在正式学习仿真之前先来了解一下电源对信号的影响。
虽然电源完整性主要是讨论电源供给的稳定性问题,但是实际中“地”总是和电源密不可分的,通常把如何减少地平面的噪声也作为电源完整性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一、电源噪声
造成电源不稳的原因一般有两个:
(1)器件高速开关状态下瞬态的交变电流过大;
(2)电流回路上存在的电感。
从变现形式上分类,又可以分为:
(1)同步开关噪声(SSN),地弹现象也可归于此类;
(2)非理想电源阻抗影响;
(3)谐振及边缘效应
对于理想电源来说,阻抗应该为0,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开关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较为显著,这是因为“地”线和平面间存在寄生电感,在开关电流的作用下,会造成一定的电压波动,此时相当于器件的参考地已经不是0电平了。
例如,在驱动端原本想要发送低电平,但是由于开关噪声引起的噪声波形,会导致信号下降沿变缓,如下图:
而在接收端同样受噪声影响,如下图所示:
甚至在一些存储器件中,还可能因为电源和地噪声的影响造成数据意外翻转,如下图:
其实由下图可知,电源平面其实可以看作是由很多电感、电容构成的网络,或者可以叫做一个“共振腔”,在一定频率下这些电容电感会发生谐振,从而影响电源层阻抗。
例如常见的FR4板材,假设电源层、地层的间距为4.5mil,随着频率的增加,电源阻抗变化如下:
除了谐振效应,电源、地平面的边缘效应同样不可忽视,这里说的边缘效应其实就是边缘反射和辐射,涉及到了EMI的范畴。但如果抑制了电源平面上的高频噪声,就可以很好地减轻边缘的电磁辐射,而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添加去耦电容。
实际中边缘效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走线的时候要尽量远离赋铜区边缘,以避免EMI的干扰。
二、电源阻抗设计
电源噪声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非理想的电源分配系统,电源分配系统对电源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但实际中由于阻抗的存在,在瞬间电流流通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和电压波动。
例如:一个5V电源,允许的电压噪声为5%,最大的瞬间电流为1A,那么设计的最大电源阻抗为:
电源层和地层本身可以看作一个大的平板电容:
K:0.2249(d的单位为in)/ 0.884(d的单位为cm);
介电常数:FR4 材料在4.1-4.7;
A:敷铜平行部分的总面积;
d:电源、地之间的间距
电源、地之间耦合的电容值很小,但阻抗较大(一般有几欧姆),所以高速设计中仅依靠电源自身的耦合降低阻抗是不够的。
在设计电源阻抗时,需注意频率的影响,不仅需要计算直流阻抗(电阻),还需考虑较高频率时的交流阻抗(主要是电感),最高的频率将是时钟信号频率的两倍(主要是时钟的上升、下降沿,电源系统都会产生瞬时电流的变化)。通常可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受阻抗影响的电源电压波动:
为此为降低电源的电阻和电感,可通过以下几种措施:
(1)使用电阻率低的材料,如铜;
(2)用较厚、较粗的电源线,并尽可能缩短长度;
(3)降低接触电阻;
(4)减小电源内阻;
(5)电源尽量靠近GND;
(6)合理使用去耦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