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所以说Android中进程通信的方式一般都是基于Linux中的进程间的通信方式
- 进程空间划分
一个进程空间分为 用户空间 & 内核空间(Kernel),即把进程内 用户 & 内核 隔离开来
二者区别:
进程间,用户空间的数据不可共享,所以用户空间 = 不可共享空间
进程间,内核空间的数据可共享,所以内核空间 = 可共享空间
1. Binder
Binder 跨进程通信机制模型
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Service Manager 进程之间的交互 都必须通过Binder驱动(使用 open 和 ioctl文件操作函数),而非直接交互
原因:
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Service Manager进程属于用户空间,不可进行进程间交互
Binder驱动 属于内核空间,可进行进程间交互
模型组成角色说明
Binder的优点(对比Linux其他进程通信的方式)
Binder数据拷贝只需要1次,管道,消息队列,socket 都需要2次
Binder通过驱动在内核空间拷贝数据,不需要额外的同步处理
使用简单,采用C/S的架构,实现面向对象的调用方法
BInder 对比共享内存的通信方式
Binder:数据拷贝1次;可以类比高级程序语言;实现简单;由Binder驱动实现同步
共享内存:无数据拷贝;可以类比低级程序语言;实现较为复杂;需要进行额外的同步
基于Binder的几种方式
- AIDL
- Messenger
- ContentProvider
- Intent
2. Socket
3. 文件共享
序列化Serialzable与Parcelable
保存到SD卡、数据库或网络传输一般使用Serializable序列化,虽然效率低些,但使用很方便。
Intent、Bundle、Binder间的数据传递建议使用Parcelable,Android在这块做了内存序列化优化,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