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设计的理解

三层架构是软件设计的重要模式,旨在实现高内聚、低耦合。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示层负责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作为数据交换核心,数据访问层处理数据库操作。这种架构的优点包括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标准化,但可能降低系统性能并导致级联修改。适合团队开发,便于分工合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三层架构是将整个项目业务分成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区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结构。

简介

表示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最接近用户。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台,它的存在只提供对于外观显示方面的调整,不应该在表示层中添加任何不相干的工作。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