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e 1D

Maze 1D问题:障碍物放置与合法方案求解
博客围绕Maze 1D问题展开,给定机器人初始位置和指令,若遵循指令后所在位置只访问一次且非原点为合法方案。还可放置障碍物,机器人遇障会跳过指令。分析得出障碍物最多放一个且在可达区间有效,可通过两次二分找合法区间,最后给出代码思路。

                                                 Maze 1D

题目描述:

            题目给定一个背景,一个机器人初始状态在坐标为0的位置上,然后输入n个机器人的指令,这些指令包含两种,一种是指示机器人向左走,而另外一种是指示机器人向右走,如果机器人遵循完n个指令后,所在的位置只访问过一次且不是坐标为0的位置,我们称之为一种合法方案。

            那么题目还存在另外一种操作,就是可以在任意一个地方放置障碍物,机器人不能跨越障碍物,如果机器人的按照下一个指令走到障碍物的话,那么机器人将会跳过这个指令,遵循下一个指令,现在题目问我们,如何放置尽量少的障碍物,使得上述合法方案存在,并且求出这个方案数是多少。

题目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不放置障碍物存在合法方案的话,那么答案很明显是1。

            这里要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是:障碍物最多只能放一个,并且障碍物放置在机器人能够到达的区间才有效。

            我们假设障碍物能够放两个,那么我们会发现如果两个障碍物都在坐标为0的位置的左边或者右边的话,那么很明显有一个障碍物是不起作用的,等同于放置一个障碍物的情况。

            那么如果一个障碍物在坐标为0的位置的左边,一个障碍物在坐标为0的位置的右边的话,那么机器人肯定执行完指令后,肯定在一个访问过两次以上的位置,否则这种情况在不放置障碍物的情况已经讨论过。

            如果我们放置一个障碍物的话,假设这个障碍物放在坐标为0的位置的左边,假设障碍物放在第i个位置存在合法方案的话,那么在第i个位置至坐标为0的位置的区间一定存在合法的方案,因为障碍物放置在这个区间的话,机器人执行完所有指令后所在的位置必定位于障碍物放置在第i个位置的右边或者是一样。

            那么障碍物放在坐标为0的位置的右边其实也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可以通过两次二分来找到一个合法区间使得障碍物放置在这个区间内存在合法方案。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cmath>
#include <math.h>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include <stack>
#include <set>
#include <map>
#include <bitset>
#define reg register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ull unsigned long long
#define INF 0x3f3f3f3f
#define min(a,b) (a<b?a:b)
#define max(a,b) (a>b?a:b)
#define lowbit(x) (x&(-x))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1e6+5;
int visit[Maxn*2];
string s;
bool ok(int k)
{
	int now=Maxn;
	memset(visit,0,sizeof(visit));
	visit[now]=1; 
	for (reg int i=0;i<s.size();i++)
	{
		if (s[i]=='L' && (now-1)!=k) now--;
		if (s[i]=='R' && (now+1)!=k) now++;
		visit[now]++;
	}
	if (visit[now]==1) return 1;else return 0;
}
int main()
{
	cin>>s;
	visit[Maxn]=1;
	int now,left,right;
	now=left=right=Maxn;
	for (reg int i=0;i<s.size();i++)
	{
		if (s[i]=='L') now--;
		if (s[i]=='R') now++;
		left=min(left,now);
		right=max(right,now);
		visit[now]++;
	}
	if (visit[now]==1)
	{
		printf("1\n");
		return 0;
	}
	int l=left,r=Maxn-1,p=Maxn;
	while (l<=r)
	{
		int mid=(l+r)>>1;
		if (ok(mid))
		{
			p=mid;
			r=mid-1;
		}
		else l=mid+1;
	}
	int ans=Maxn-p;
	l=Maxn+1;r=right;p=Maxn;
	while (l<=r)
	{
		int mid=(l+r)>>1;
		if (ok(mid))
		{
			p=mid;
			l=mid+1;
		}
		else r=mid-1;
	}
	ans+=p-Maxn;
	printf("%d\n",ans);
	return 0;
}

 

标题基于Python的自主学习系统后端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自主学习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自主学习系统后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栈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总结自主学习系统后端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2.1自主学习系统理论阐述自主学习系统的定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2Python后端技术栈介绍DjangoFlask等Python后端框架及其适用场景。2.3数据库技术讨论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自主学习系统后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3.1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基于微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3.2核心模块设计详细说明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设计。3.3关键技术实现阐述个性化推荐算法、学习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章系统测试与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1测试环境与方法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和采用的测试方法。4.2功能测试结果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4.3性能评估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等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5.1研究结论概括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5.2未来展望指出系统局限性并提出后续优化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