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在校大学生

文章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的情况。指出大学生来源广泛、素质较高、成本低廉,但用人者存在法律、舆论、道德等风险。还举例说明了可利用大学生的方面,如问卷填写、学科竞赛等,并给出利用大学生的举措,如筛选人员、要挟逼迫、小恩小惠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是一篇三观与传统不符的文章,论述缺乏来源依据,多是作者的主观臆断,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内容以讽刺调侃为主,也仅供读者参考。

摘要: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素质较高的团体,具有成本低,性格纯朴等诸多优点,作为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老师,辅导员及相关单位和企业,大学生是增加自己收入或者单位利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廉价劳动力群体。

一.关于在校大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的优点:

  1. 来源广泛
    新的大学生每年都会随着高考一批又一批的进入校园,成长四年变得相对成熟的学生也及时的离开校园,用人者可以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不用担心没有。

  2. 素质较高
    大学生作为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以及高考洗礼和选拔后的人,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一些不太需要专业技能或者短时间培训就可以上岗的工作来说,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3. 成本低廉
    在校大学生一般不会计较自己的薪资水平,并且由于大部分人脸皮较薄,缺乏社会经验、维权意识和信息来源,用人单位和个可以趁机进一步压榨所用人员,诸如少发不发福利、延长工作时间、拖欠薪水等行为降低运行成本。

二.关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利用的风险:

  1. 法律风险
    用人者如果从事的是不法行业或者有不法行为,可能会受到内心正义的学生的检举,带来相关执法机构的查处和追究。

  2. 舆论风险
    用人者如果压榨剥削的过于强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抑郁产生诉诸自杀的倾向,后续引发的媒体新闻或是社会舆论,可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己或者所在单位的发展。

  3. 道德风险
    用人者压榨学生可能会引发自己内心道德受到谴责,进而影响个人情绪,这点可以通过自我洗脑解决,比如可以说服自己这不是在利用,而是给学生机会进行锻炼/培养。

  4. 其他风险
    学生被压榨过狠可能会在以后得势之后对其打击报复。

三.关于可利用在校大学生的方面举例:

  1. 问卷填写、App使用等
    可以以学院、班级为名义,强制令每个大学生填写问卷、下载App注册,并通过截图上交反馈来保证完成的质量。

  2. 学科竞赛
    可以建立一个竞赛团队,通过拉拢一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来获取竞赛奖励和教练补贴,并可由此扩展开设一些相关课程或培训让竞赛团队里的学生们去出题、教课、改卷等。

  3. 实验室项目、横向项目
    可以建立一个某某实验室,然后拉拢一些感兴趣的学生来做,并通过短期培训来保证质量和相对低廉的薪资支出来获取收益。

  4. 校内校外兼职
    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岗位或者志愿者项目来面向学生招聘,比如图书整理、卫生评比,网络舆论监督员,同样可以通过压低薪资来提高收益。

  5. 发票收取
    可以向学生索要动车票、发票用于自己的经费报销,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费来堵嘴。

  6. 日常杂活
    所谓杂货,就是不需要用到脑子的事情,比如带饭、拿快递、叫爸爸等这些事情,可以交个手下的大学生去做,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四.关于在利用大学生的方面一些举措:

  1. 对于素质较差、自我意识较强或是不服从管理的人,可以在面试录取、试用等阶段就及时清洗出去。
  2. 如果是与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利益关系人,可以将保研、入党、评奖评优、停发补贴、挂科、延毕等条件作为要挟,逼迫其完成某项工作。但这些见不上台面的要挟,最好通过当面谈话,找人带话的形式,不要留下书面证据以防不测。
  3. 可以通过小恩小惠来拉拢人心,比如可以定期聚餐谈话、封给学生一个职务头衔,负责人、管理员、队长、经理...,来满足其虚荣心,也可以拿自己之前做好的项目让学生包装成比赛作品(服务外包和创业赛事为佳)去参加比赛或者申报国创、挑战杯项目,来延长其在团队里呆的时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