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写单链表
代码实现说明:
插入节点时,需要考虑多种情况,如输入坐标不合法、插入到头节点、在其他位置插入新节点等。插入方式为新建节点的下个节点指向头节点,而后让头节点指向新建节点,完成插入。其他位置插入则是循环到坐标位置。
删除节点时,也需要考虑多种情况,如输入坐标坐标不合法、删除头节点、删除其他节点等。删除方式为头节点找个替身,然后将头节点指向头节点的下个节点。其他位置删除则是循环到坐标位置。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int LinkData; // 链表的数据类型
typedef struct _node
{
LinkData data; // 链表的数据
struct _node *next; // 指向链表下一个结点的指针
}Node;
// 链表的头插
int Insert_Head(Node **h, LinkData data)
{
if (h == NULL)
return FALSE;
// 创建新节点
Node* 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sizeof(char));
if (node == NULL)
{
return FALSE;
}
// 给结点成员变量赋值
node->data = data;
node->next = *h;
// 让新节点变为链表的第一个结点
*h = node;
return TRUE;
}
// 尾插
int Insert_Last(Node **h, LinkData data)
{
if (h == NULL)
{
return FALSE;
}
// 创建新节点
Node* 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sizeof(char));
if (node == NULL)
{
return FALSE;
}
// 给结点成员变量赋值
node->data = data;
node->next = NULL;
// 找最后一个结点
Node * tmp = *h; // 指向第一个结点
if (tmp == NULL) // 空表
{
*h = node;
}
else
{
while (tmp->next)
{
tmp = tmp->next;
}
tmp->next = node;
}
return TRUE;
}
// 在第 pos 个节点处插入数据,链表结点从1开始,没有第0个结点
int Insert_Pos (Node** h, int pos, LinkData data)
{
if (h == NULL || pos < 1)
return FALSE;
// 创建新节点
Node* 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sizeof(char));
if (node == NULL)
{
return FALSE;
}
// 给结点成员变量赋值
node->data = data;
// 空表的状态下,只能插入在第一个结点处
if (*h == NULL)
{
if (pos != 1)
{
printf ("当前为空表,无法在第 %d 结点处插入数据\n", pos);
free(node);
return FALSE;
}
node->next = NULL;
*h = node;
}
else // 非空表,需要找到插入位置的前一个结点
{
if (pos == 1)
{
node->next = *h;
*h = node;
}
else
{
int i;
Node *tmp = *h; // tmp 开始的时候指向第一个结点
for (i = 0; i < pos-2; i++)
{
if (tmp == NULL) // 如果 pos 太大,会造成越界
break;
tmp = tmp->next;
}
if (tmp == NULL)
{
printf ("插入位置越界\n");
free(node);
return FALSE;
}
node->next = tmp->next;
tmp->next = node;
}
}
return TRUE;
}
int Delete_Pos(Node** h, int pos)
{
if (h == NULL || *h == NULL || pos < 1)
return FALSE;
Node *tmp = *h;
if (pos == 1)
{
*h = tmp->next;
free(tmp);
}
else
{
int i;
for (i = 0; i < pos-2; i++)
{
if (tmp->next == NULL) // 如果 pos 太大,会造成越界
break;
tmp = tmp->next;
}
if (tmp->next == NULL)
{
printf ("删除位置越界\n");
return FALSE;
}
Node* p = tmp->next;
tmp->next = p->next;
free(p);
}
return TRUE;
}
int Reverse_List(Node **h)
{
// *h == NULL 空表 (*h)->next == NULL 只有一个元素
if (h == NULL || *h == NULL || (*h)->next == NULL)
return FALSE;
Node *pre = *h;
Node *cur = (*h)->next;
Node *tmp;
while (cur)
{
tmp = cur->next;
cur->next = pre;
pre = cur;
cur = tmp;
}
(*h)->next = NULL;
*h = pre;
return TRUE;
}
void Display(Node *h)
{
if (h == NULL)
return;
int count = 0;
while (h)
{
if (count++ % 4 == 0)
printf ("\n");
printf ("%8d", h->data);
h = h->next;
}
printf ("\n");
}
int main()
{
Node * head = NULL; // 指向链表第一个结点的指针(头指针)
// 插入元素
int i;
for (i = 0; i < 10; i++)
{
//Insert_Head(&head, i);
Insert_Last(&head, i);
}
#if 0
Insert_Pos(&head, 1, 1000);
Insert_Pos(&head, 10, 2000);
Insert_Pos(&head, 13, 3000);
Insert_Pos(&head, 15, 3000);
Insert_Pos(&head, 0, 1000);
#endif
//Delete_Pos(&head, 11);
Display(head);
Reverse_List(&head);
Display(head);
return 0;
}
3、单向线性链表总结
每个节点除了存放元素数据之外,还需要保存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即所谓后指针。
链表尾节点的后指针为空指针。

三、单向循环链表
参看:数据结构_线性表_链式存储_单向循环链表的基本操作
对于一个循环链表来说其首节点和末节点被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在单向和双向链表中皆可实现。要转换一个循环链表,可以选择开始于任意一个节点然后沿着列表的任一方向直到返回开始的节点。再来看另一种方法,循环链表可以被视为“无头无尾”。这种列表利于节约数据存储缓存,假定你在一个列表中有一对象并且希望所有其他对象迭代在一个非特殊的排列下。
指向整个列表的指针可以被作为访问指针。如下:

循环链表中第一个节点之前就是最后一个节点,反之亦然。换换链表的无边界使得这样的链表上设计算法会比普通链表更加容易。对于新加入的节点应该是在第一个节点之前还是最后一个节点之后可以根据实际要求灵活处理,区别不大(详见下面的示例)。当然,如果只会在最后插入数据(或者只会之前),处理也是很容易的。
另外有一种模拟的循环链表,就是访问到最后一个节点之后的时候,手工的跳转到第一个节点。访问到第一个节点之前的时候也一样。这样也可以实现循环链表的功能,在直接用循环链表比较麻烦或者可能会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
代码实现说明:
插入节点时,需要考虑多种情况,如输入坐标不合法、插入到头节点、在其他位置插入新节点等。插入方式为新建节点的下个节点指向新建节点,而后让头节点指向新建节点,完成插入。其他位置插入则是循环到坐标位置。
和线性链表不同,如果链表无节点则新建节点下个节点不指向NULL,而是执行本身。
删除节点时,也需要考虑多种情况,如输入坐标坐标不合法、删除头节点、删除其他节点等。删除方式为头节点找个替身,然后将头节点指向头节点的下个节点。其他位置删除则是循环到坐标位置。
当删除的只剩一个节点时,删除后需要设置为NULL。
4、单向循环链表总结
每个节点除了存放元素数据之外,还需要保存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即所谓后指针。
链表尾节点的后指针指向首节点,首尾相接构成环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