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篇文章我们实践过使用redis实现MyBatis二级缓存的功能,今天在使用redis实现一个常用的功能——session共享。
众所周知,http是一种无连接,无状态的协议。换句话说,每次来的请求都是新的,服务器返回响应后,客户端和服务端就没啥瓜葛了。但是作为web应用,其实我们是需要状态的这种东西,起码服务器要知道当前是谁连接了,才能根据这种状态进行其他操作。Session就补充了这一点,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下session工作的原理:
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后,服务器先从请求信息中获取sessionid来判断是否连接过;如果没有sessionid的话,服务器就会创建一个sessionid保存在内存中,然后把它同本次响应一起返回客户端,客户端拿到这个sessionid后就会使用cookie(cookie是什么大家自己问度娘吧)保存下来;
然后有了这个sessionid之后,客户端只要有访问这个网站,那它之后的请求都会把sessionid信息一起发送给服务端,这样就有一个状态的标识。服务端通过这个标识就能记录一些用户信息了。
单服务器的情况下,是不会有session共享的概念,但当服务数数量多了,按上述的工作原理,那是不是会出现客户端1刚开始连接服务器A,第二次跑服务器B去了,那这时这个客户端1的状态没要想法同步才行,不然他在A端登录了,被权限控制下,到了B端不是还要重登一次。一直这样的话,他啥事都不要干了一直登录,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过作为一个web项目而言,权限的控制是必要的,但要做控制肯定是需要用户标识。当然这种做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粗暴的当然是把session的信息共享出来,服务器之间都认识就可以了。
这里补充一个点,当我们使用IP地址访问服务器时候,这个cookie记录的sessionid只会是当前的这台服务器,不会共享的;但集群环境下,cookie记录的sessionid是按域名来登记的,所以只要域名相同,请求过去的sessionid都是一样的,那要被共享的其实是服务端的session记录,因为原本session是写在各自的内存里,跑错地了肯定是找不对的,所以要把服务端的session统一存放。
5 使用redis实现session共享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6-24 22:30:0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