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架构介绍
企业网络架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或机构的业务需求。
- 小型企业:一般只有一个办公点,采用扁平网络架构进行组网。
- 缺乏冗余机制,可靠性不高,容易发生业务中断
- 大型企业:多采用多层网络架构来优化流量分布
网络设计基本思想:
- 可用性
- 稳定性
- 可拓展性
- 安全性
- 可管理性
传输介质
简单网络
终端相互传递信息和资源共享的需求是网络产生的主要原因
介质-同轴电缆(少用)
以太网标准 | 电缆类别 | 最长距离 |
---|---|---|
10BASE5 | 粗同轴电缆 | 500 米 |
10BASE2 | 细同轴电缆 | 185米 |
上述两种标准都支持10Mbps传输速率,一般情况下:
- 10Base2同轴电缆使用BNC接头
- 10Base5同轴电缆使用N型接头
介质-双绞线
以太网标准 | 线缆类别 | 最长距离 |
---|---|---|
10Base-T | 两队3/4/5类双绞线 | 100米 |
100Base-TX | 两对5类双绞线 | 100米 |
1000Base-T | 四对5e类双绞线 | 100米 |
3类双绞线支持10Mbps传输速率,5类双绞线支持100Mbps传输速率,超5类双绞线及更高级别支持千兆以太网传输。
RJ-45接头连接网络设备: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介质-光纤
以太网标准 | 线缆类别 | 最长距离 |
---|---|---|
10Base-F | 单模/多模光纤 | 2000米 |
100Base-FX | 单模/多模光纤 | 2000米 |
1000Base-LX | 单模/多模光纤 | 316米 |
1000Base-SX | 多模光纤 | 316米 |
单模: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不存在模间色散
多模:允许不同模式的光在一根光纤上传输
介质-串口电缆
v.24:1.2Kbit/s~64Kbit/s
v.35:1.2Kbit/s~2.048Mbit/s
分层模型
OSI模型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站服务
表示层:数据格式化,加密,解密
会话层:建立,维护,管理会话连接
传输层:建立,维护,管理端到端连接
网络层:IP寻址和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物理层:比特流传输
TCP/IP
应用层:为终端用户提供业务服务
传输层:保证源目端之间的可靠传输
网络层:解决网络之间的逻辑转发问题
网络接口层:及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封装过程
数据(PDU) -> 数据段(Segment) -> 数据包(Packet) -> 数据帧(Frame) -> 比特(Bit)
帧格式
Ethernet_II:
D.Mac S.Mac Type data FCS
# tpye:标识数据字段中包括的高层协议,2个字节
# type的值:IP帧:0x0800(2048); ARP帧:0x0806(2054)
# FCS:一种错误检测机制,该字段长度为4个字节
IEEE802.3:
D.Mac S.Mac Length LCC SNAP data FCS
# LCC:逻辑链路控制,由DSAP目的服务访问点,SSAP源服务访问点,Control字段组成
# DSAP和SSAP都为0xff时,帧就会变为Netware-Ethernet帧,用来承载netware类型数据
# DSAP和SSAP都为0xaa时,帧就会变为Ethernet_SNAP帧,用于传输多种协议
# SNAP:子网接入协议,由机构代码(Org Code)和类型(Type)组成
其中,以太网的MAC地址,是48bits,前24bits是组织唯一表示符,由IEEE统一分配给设备制造商,后24bits是厂商分配给每一个产品的唯一数值。
帧的发送方式
- 单播:从单一的源端发送到单一的目的端(第8个bits为0)
- 组播:选择性的广播,主机侦听特定组播地址(第8个bits为1)
- 广播:从单一的源端发送到共享以太网上的所有主机
IP编址
IP地址以字节为单位分为四段,每字节包含8bits,从0到255,共256个数值
IP类型
- A类地址:0.0.0.0~127.255.255.255 (8位网络位)
-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16位网络位)
-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24位网络位)
- D类地址:224.0.0.0~239.255.255.255 (组播)
- E类地址:240.0.0.0~255.255.255.255 (保留)
- 私网地址:
- 10.0.0.0~10.255.255.255
- 172.16.0.0~172.31.255.255
- 192.168.0.0~192.168.255.255
- 特殊地址:
- 127.0.0.0~127.255.255.255 # 环回地址
- 0.0.0.0 # 表示任何网络
- 255.255.255.255 # 广播地址
地址规划
IP地址:172.16.1.7 => B类地址
子网掩码:255.255.0.0
网络地址:172.16.0.0
主机数2的n次方:2的16次方
可用主机数(2的n次方-2):2的16次方减2
ICMP协议
- ICMP重定向:用于支持路由功能
1.当A主机根据默认网关发送B服务器的请求报文到了A服务器
2.A服务器检查报文信息,发现应该转发到与源IP同一网段的另一个网关设备
3.A服务器会发送一个redirect消息给A主机,让其重定向发送。
- ICMP差错检测:用于诊断源目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利用echo request和echo reply分别查询和响应默写信息,从而进行差错检测。
- ICMP错误报告:用于诊断网络连接性问
根据错误消息,源设备会判断数据传输失败原因:
- 环路导致TTL超时
- 消息不可达
- 找不到主机
ICMP消息类型
封装方式:
Ethernet_II header | IP header | ICMP | FCS
其中icmp包含了:type,code,checksum
类型(type) | 编码(code) | 描述 |
---|---|---|
0 | 0 | echo reply |
3 | 0 | 网络不可达 |
3 | 1 | 主机不可达 |
3 | 2 | 协议不可达 |
3 | 3 | 端口不可达 |
5 | 0 | 重定向 |
8 | 0 | echo request |
tracert
ICMP中有两种实现方式:ping,tracert
基于报文头中的TTL值,来逐跳跟踪报文的转发路径,可以检测网络中丢包及时延的效果
- -a s.address =》指定tracert报文的源地址
- -f first-ttl =》指定初始TTL,缺省是1
- -m max-ttl =》最大TTL,缺省是30
- -name =》显示每一跳主机名
- -p port =》指定目的主机的端口号
ARP
数据链路层进行封装的时候,需要使用到目的MAC地址
数据包格式
Ethernet_II | arp | FCS
- hardware type:硬件地址类型,一般为以太网
- protocol type:网络层协议地址类型,一般为IP
- hardware length:硬件地址的长度,单位是字节
- protocol length:网络层协议地址长度,单位是字节
- operation code:指定arp报文的类型,包含request和reply
- source hardware address:发送arp报文的设备Mac地址
- source protocol address:发送arp报文的设备IP地址
- destination hardware address:目的MAC
- destination protocol address:目的IP
ARP缓存(ARP Cache)
用来存储IP和MAC的关联信息,在发数据前,设备会先查找ARP缓存表。如果存在,则直接采用该Mac地址封装帧;如果不存在,则发送arp r然后将映射关系equest来获取他,并存储一段时间,缺省老花时间1200s。[arp -a]
ARP请求
设备发起请求,但是本地缓存表中没有目的设备的Mac地址,所以发送ARP request来进行获取,其中此时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报文会在整个局域网上传播。
ARP响应
所有主机接收到ARP request后,会和报文进行匹配,如果不匹配则不会响应;如果匹配则会记录报文在的源IP和Mac地址,并通过ARP reply进行响应。
ARP代理
在不同网络的设备在不配置网关的情况下,能够通过ARP代理实现互相通信。[路由器不能转发广播报文]
但是,在路由器中开启了ARP代理功能,则可以解决。
免费ARP
用于探测IP地址是否冲突
传输层
- TCP: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靠传输服务
TCP数据段由TCP header和TCP data组成,TCP最多可以有60个字节的头部,如果没有Options字段,正常的长度是20字节。
- 16位源端口号
- 16位目的端口号
- 32位序列号:用于标识从发送端发出的不同的TCP数据段的序列号
- 32位确认序列号:用于标识接收端确认收到的数据段
- 4位头部长度:标识头部占32bit字的数目
- 4位保留位
- 8位TCP的类型:URG,ACK,PSH,RST,SYN,FIN
- 16位窗口大小:接收端期望通过单次确认而收到的数据的大小
- 16位校验和:校验整个TCP报文段,包括TCP头部和TCP数据
- 16位紧急指针
- 24位的options
- 8位填充占位
TCP交互过程
UDP: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传输可靠性没有保证
- 16位源端口号
- 16位目的端口号
- 16位UDP长度
- 16位UDP校验和
传输过程
UDP传输数据时,由应用程序根据需要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流量控制等功能
UDP不提供重传机制,占用资源小,处理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