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

万物皆可卷,一夜之间,“内卷”这个词遍地开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

由青塔发的微信推文,清北硕博生,也难逃「内卷」,这一文让我意思到最近听到的很多遍的“内卷”,思考“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知乎上说的很好,内卷

通俗易懂的解释内卷,并列举一些例子:

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玩游戏,为了更好地娱乐,一个人先充钱吊打别人去了,被他虐的人不得不也充钱,最后所有的人要么使劲充钱要么被吊打,只有管理员不用充钱还能吊打所有人。

追女生,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一个男人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了,其他人不得不跟着钻石永久传,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钱,只有卖钻石的赚了。

抢火车票,一个人先用抢票软件,逼得其他人也用抢票软件,因为票没有变多,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线,但是开发抢票软件的赚了。

孩子上学,一个孩子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最后排名还是没变,但开辅导班的赚了

本来大家都是工作8小时,有人开始加班,最后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挣得还是那点钱,但是老板的3系换5系了。

内卷是啥,就是大家都损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赚了。

那一小撮人赚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买了第一排的电影票而已。

但他们不这么讲,而是会告诉你,你没坐在第一排是因为你不努力。

我是努力才坐到第一排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在中间的……

简而言之就是:日复一日,越混越掉坑里。

通俗地说,内卷就是内部竞争。

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止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二、 关于高校学历“内卷”一些看法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推文,里面写到,你上课研究生你就是已经是同龄人的前3.71%,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你上了211的研究生你就真的是那百分之一了吗?你在两电一邮就真的是那千分之几 了吗?由于今年的疫情,我不能说今年大家找工作都不顺利,也不能说大家都很顺利吧。

  1. 大学扩招:高学历正成为“标配”

没有什么东西是平地起波澜毫无预兆的,水面总有涟漪。在内卷这个生动且形象的词出现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内卷”是:随着教育扩招,原本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需要硕博学历才能勉强抢到“入场券”。

现在2020年研究生的扩招,传统的高学历正在逐渐成为“标配”,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

高校扩招的20余年,也是学历贬值的20年,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学历泡沫

扩招力度大!超百所“双一流”高校公布2021年硕士招生人数

自1999年第一次扩招至今,扩招的脚步一直不曾停下。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2020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计同比增加18.9万

  1. 学历贬值

从这推文中,可以看出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听到现在很多大叔说,现在的大学生就像以前的初中生,研究生就好比以前的高中生,可能没有那么的夸张,但是我想几年后,可能真的就好比这种情况了。

学历贬值的问题,意味着呈指数增长的“内卷”速度,上个世纪,考上大学意味着能当“干部”,吃“城镇粮”,一个大学生甚至能带动整个家族实现鲤鱼跃龙门的阶级跨越;而现在,博士学历才勉强拥有留校的资格。

  • 是时代发展,社会对学历的要求提高了吗?未必

  • 博士扎堆想进高校却没有坑位,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与硕士生争抢工作岗位,而硕士生竞争不过博士生,只能选择和本科生争夺工作岗位。

学历贬值意味着,本科生在求职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当然无存。那有人会说,那就考研读研,“堵了总比不读强,研究生更好找工作”。这种思想,就造成了内卷时代的到来,不断自我鞭打的旋转陀螺

  1. 内卷时代:不断自我鞭打的旋转陀螺

在内卷时代,导致大家不得不成为不断自我鞭打的旋转陀螺,从大一就开始想着考研,“大一是否能进实验室?”“本科需要发论文?”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甚至从浙大对学生的课程作业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们面临的巨大竞争压力。

曾经一篇CNS可以参评副教授,现在需要手攥更多论文才能保证不被出局。有青椒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内卷经历:为了评职称,把一篇好论文拆成了八篇水文。

作者在文中这样自诉:“一开始大家都在认真做科研,认真写文章,**虽然文章数量少,但是质量高。**后来,有人发现做短平快的工作,灌一些水文章可以对其他人形成数量碾压,从而在评职称时占据极大优势。于是剩下的人也被迫参与灌水以求在文章数量上不落人后。最后人手一把水文,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都没赚到便宜。”

在职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争取职位的竞争对社会而言是一个零和博弈。所有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却没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这就是内卷。

高等教育领域的内卷,是一场消耗精力的死循环。

三、不允许退出,不允许失败

高强度的竞争使人精疲力尽,越来越多人对此感到疲倦和困惑: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连最基本的期望都没有达到?

知识改变命运,一直以来,教育都肩负着“命运上升”的重要使命。高学历却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体面工作和高价薪酬,在某种社会层面上就被定义成了loser,背负着强大的道德压力。

所有人都挤在一个赛道上,压力逼迫着你要往上走,不允许你往下落,不被允许退出的内卷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不断自我鞭打的、停不下来的旋转陀螺。

经过激烈的竞争拼杀,收获的却是一场空, 而身处于内卷的环境之中,明知道竞争无用,还是要竞争,这才是最让人感到绝望的。

一边是社会用工荒,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学历成了屠龙之技,无处发挥,却又必不可少。
对未来的迷茫、对当下的困惑,让不少大学生主动“内卷”:只顾着着超车,却没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比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竞争过别人。

面对内卷,除了“被卷”,更重要的是想明白: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赛道终点的奖品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注定要被“内卷”裹挟着往前走,至少不要温驯的走向那良夜。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关于C3K2和k2的具体含义的问题。首先,用户提供了几个引用,我需要仔细查看这些引用,找出相关的信息。 根据引用[1],C3k2_RCM类继承自C2f_RCM,并且在初始化时使用了C3k模块或Bottleneck模块。这里的self.m模块列表根据c3k参数决定使用C3k还是Bottleneck。而引用[2]提到YOLOv11中的C3k2与C2f和C3的关系,指出C3k2中的self.m使用了C3k模块,而C2f使用的是Bottleneck。这说明C3k2可能是一种改进的模块,结合了C3结构并引入了某种k2的特性。 接下来,引用[4]提到DynamicConv和ParameterNet,指出C3k2被魔改以增加参数量而不增加FLOPs,可能k2与卷积核的动态调整有关。引用[5]则提到C3k2融合了并行化注意力设计,可能k2代表某种多分支结构,比如两个不同的卷积操作。 综合来看,C3k2中的“C3”可能指代CSP(Cross Stage Partial)结构的第三版,而“k2”可能表示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卷积核或两个分支的结构。例如,引用[2]中的C3k模块可能包含两个卷积层,如3x3和1x1的组合,或者像引用[5]中的并行处理分支。此外,k2可能还涉及动态卷积或参数化设计,如引用[4]所述,以优化模型性能而不显著增加计算量。 需要确认k2是否指代卷积核的数量或类型,或者某种特定的模块配置。例如,在C3k模块中,可能有两次卷积操作,或者两个不同的核尺寸。同时,结合引用[3]中的公式,可能k2与三维卷积或深度可分离卷积有关,但需要更多信息来确认。 总结,C3k2可能是YOLO模型中的一个模块变体,结合了C3结构并引入了双卷积核或双分支设计,旨在提升特征提取效率,同时保持或降低计算复杂度。k2的具体含义可能与模块内部的卷积层配置或分支数量相关。</think>在计算机视觉模型架构(如YOLO系列)中,$C3k2$ 和 $k2$ 是模块设计的关键标识,其技术含义如下: --- ### **1. C3k2 的定义与结构** $C3k2$ 是 $C3$ 模块的改进版本,**核心特征是通过双分支卷积设计增强特征提取能力**: - **C3 基础结构**:源自 CSP(Cross Stage Partial)架构,通过分割特征流减少计算冗余[^1][^2]。标准 $C3$ 模块包含 $3$ 个卷积层,用于特征融合。 - **k2 改进点**: 1. **双分支卷积**:使用两个不同卷积核的并行分支(例如 $3×3$ 和 $1×1$ 卷积),或动态调整卷积参数(如 DynamicConv[^4]) 2. **参数效率**:通过参数共享或轻量化设计(如 Bottleneck 结构)增加模型容量而不显著提升 FLOPs[^4] 3. **注意力机制集成**:部分实现会融合并行化注意力分支(如 PPA 设计[^5]),提升小目标检测能力。 示例代码片段(基于引用[1][2]): ```python class C3k2(C2f_RCM): def __init__(self, c1, c2, n=1, c3k=False, e=0.5, g=1, shortcut=True): super().__init__(c1, c2, n, shortcut, g, e) self.m = nn.ModuleList( C3k(self.c, self.c, 2, shortcut, g) # k=2 表示双卷积分支 if c3k else Bottleneck(self.c, self.c, shortcut, g) for _ in range(n) ) ``` --- ### **2. k2 的技术含义** $k2$ 在不同上下文中有具体解释: - **卷积核数量**:可能表示模块内包含 $2$ 个卷积操作(如先 $3×3$ 卷积后 $1×1$ 卷积)[^2] - **分支数量**:指并行处理的路径数(如全局-局部特征双分支[^5]) - **动态调整因子**:在 DynamicConv 中,$k$ 可控制参数生成网络的复杂度[^4] 数学表达示例(引用[3]扩展): $$ \text{Feature Fusion} = F_{\text{local}} \oplus F_{\text{global}} \oplus F_{\text{conv}} $$ 其中 $F_{\text{local}}$ 和 $F_{\text{global}}$ 可能对应 $k=2$ 的分支输出[^5]。 --- ### **3. 应用场景** - **目标检测轻量化**:通过减少冗余计算提升推理速度(YOLOv11 vs YOLOv8[^2]) - **小目标检测**:并行注意力分支增强细粒度特征提取[^5] - **预训练模型优化**:平衡参数量与 FLOPs(ParameterNet 设计原则[^4]) ---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