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jiaoyangwm/article/details/80808235
https://blog.youkuaiyun.com/a2392008643/article/details/81781766
https://mp.weixin.qq.com/s/vn3KiV-ez79FmbZ36SX9lg
本文仅是将他人博客经个人理解转化为简明的知识点,供各位博友快速理解记忆,并非纯原创博客,如需了解详细知识点,请查看参考的各个原创博客。
目录
第八章 哈希表
- 定义:哈希表(Hash table),是根据关键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它通过将关键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数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哈希函数,存放数据记录的数组叫做哈希表。
- 概括:哈希函数就是根据key计算出数据记录的存储位置,而哈希表是基于哈希函数建立的一种查找表。
8.1 哈希函数
哈希函数能使对一个数据序列的访问过程更加迅速有效,通过哈希函数,数据元素将被更快地定位。实际工作中需视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哈希函数,通常考虑的因素有:
- 计算哈希函数所需时间
- 关键字的长度
- 哈希表的大小
- 关键字的分布情况是否均匀,应尽量减少冲突
- 记录的查找频率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哈希函数:
1、直接寻址法
取关键字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值为散列地址,即 或
。若 H(key) 已经有值了,就往下一个地址找,直到H(key)中没有值了,就放进去。
2、数字分析法
数字分析法就是找出数字的规律,尽可能利用这些数据来构造冲突几率较低的散列地址。
3、平方取中法
如果关键字的每一位都有某些数字重复出现频率很高的现象,可以先求关键字的平方值,通过平方扩大差异,然后按需要取平方值的中间几位作为哈希地址。
4、折叠法
如果数字的位数很多,可以将数字分割为几个部分,取他们的叠加和作为hash地址
5、随机数法
选择一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值作为散列地址。
6、除留余数法
取关键字被某个不大于哈希表表长m的数p除后所得的余数为散列地址。即 H(key) = key MOD p,p<=m。不仅可以对关键字直接取模,也可在折叠、平方取中等运算之后取模。对p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取素数或m,若p选的不好,容易产生同义词。
8.2 哈希冲突
不管hash函数设计的如何巧妙,总会有特殊的key导致hash冲突,特别是对动态查找表来说。hash函数解决冲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方法:
1、开放寻址法
Hi=(H(key) + di) MOD m,i=1,2,…,k(k<=m-1),其中H(key)为哈希函数,m为哈希表表长,di为增量序列,可有下列三种取法:
,称线性探测再散列;
,称二次探测再散列;
伪随机序列,称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2、再哈希法
,其中
是不同的哈希函数,即在同义词产生地址冲突时计算另一个散列函数地址,直到冲突不再发生,这种方法不易产生“聚集”,但增加了计算时间。
3、公共溢出区法
建立一个特殊存储空间,专门存放冲突的数据。此种方法适用于数据和冲突较少的情况。
4、链地址法
产生hash冲突后在存储数据后面加一个指针,指向后面冲突的数据:
8.3 哈希表的查找
查找过程和造表过程一致,假设采用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则查找过程为:
- 对于给定的key,计算哈希地址index = H(key)
- 如果数组arr[index]的值为空,则查找不成功;如果数组arr[index]== key,则查找成功
- 否则,使用冲突解决方法求下一个地址,直到arr[index]== key或者 arr[index]==null
产生冲突后的查找仍然是给定值与关键码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对哈希表查找效率的量度,依然用平均查找长度来衡量。查找过程中,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取决于产生冲突的多少,产生的冲突少,查找效率就高,产生的冲突多,查找效率就低。因此,影响产生冲突多少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查找效率的因素。影响产生冲突多少有以下三个因素:
- 哈希函数是否均匀
- 处理冲突的方法
- 哈希表的装填因子
其中,装填因子定义为 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哈希表的长度,哈希表的平均查找长度是装填因子α的函数,只是不同处理冲突的方法有不同的函数。
了解了hash基本定义,就不能不提到一些著名的hash算法,MD5 和 SHA-1 可以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ash算法,而它们都是以 MD4 为基础设计的。Hash算法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
- 文件校验
- 数字签名
- 鉴权协议
8.4 相关面试题
Q: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