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线程的状态转换
在Thread内部类java.lang.Thread.State 这个枚举中给出了六种线程状态:
- new Thread()之后,线程并没有被启动
- 调用start方法后,线程启动,但不一定会立即执行,进入runnable(可运行)状态中的ready(就绪)状态,CPU调度进入running(运行)状态
- 在running状态的线程,线程可能发生阻塞,比如在进入synchronized块或方法时,如果获取锁失败,会进入blocked状态,当获取到锁时,会回到ready状态
- 阻塞状态下,具有CPU的执行资格,锁被释放会抢夺锁进行执行
- blocked状态的时候不可能立即回到running(执行)状态,必须先回到ready状态
- 运行中的线程还会进入等待状态,
- 一个是有超时时间的等待(休眠状态),比如调用Object类的wait(long)方法,Thread类的join(long)方法等,从TIMED_WAITING状态可以
- 另外一个是无超时时间的等待(无限等待状态),比如调用Thread类的join()方法或者LockSupport类的park方法或者Object类中的wait()方法
- 这两种等待都可以通过notify或unpark结束等待状态,恢复到ready状态
- 这两种等待状态放弃了CPU的执行资格,CPU空闲,也不会执行
- 最终,各种状态下的线程都有可能结束,进入terminated状态(run方法执行完为正常结束)
2.线程间的通信——等待唤醒机制
2.1 线程间的通信概念
- 概念:多个线程在处理同一个资源,但是处理的动作(线程的任务)却不相同。
-
比如:线程A用来生成包子的,线程B用来吃包子的,包子可以理解为同一资源,线程A与线程B处理的动作,一个 是生产,一个是消费,那么线程A与线程B之间就存在线程通信问题。
-
为什么要处理线程间通信?
- 多个线程并发执行时, 在默认情况下CPU是随机切换线程的,当我们需要多个线程来共同完成一件任务,并且我们希望他们有规律的执行, 那么多线程之间需要一些协调通信,以此来帮我们达到多线程共同操作一份数据。
如何保证线程间通信有效利用资源?
- 多个线程在处理同一个资源,并且任务不同时(如一个生产,一个消费),需要线程通信来帮助解决线程之间对同一个变量的使用或操作。
- 就是多个线程在操作同一份数据时, 避免对同一共享变量的争夺。
- 也就是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个线程能有效的利用资源。而这种手段即—— 等待唤醒机制。
2.2 等待唤醒机制
(1)什么是等待唤醒机制
- 在一个线程进行了规定操作后,就进入等待状态(wait()), 等待其他线程执行完他们的指定代码过后 再将其唤醒(notify());